草卉集自序
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就像稀树草原。多数人只是卑微的草,少数人才是大树。然而,草也有梦想,有对社会的感受,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顽强不倔,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这本诗集主要是反映普通人的各种心理感受与呐喊。所以起名《草卉集》。《无名草》就鲜明反映了“草”的特性:
无名草
一株无名的草
一株有时和煦的春风
便折断了茎的卑微的草
没有明知不是
却非要让人以为是的
歇斯底里
没有渴望是
却生怕别人说不是的
悸动不安
有时秋风的疾劲
也只在弯曲的身上
无可耐何地尖叫一番
有时仲夏的狂癫
也只枉然奉出
过份的火热、过份的悲伤、过分的痴情
我知道周围“太阳的梦”、“月亮的梦”
我知道周围长歌的哭、长哭的歌
而我就是我
一株无名的草,一株卑微的草
一样有心灵的骚动
一样有躯体的疯狂
一样有劳作后
舒心的自豪
忸怩作态的
浅薄奉献的赞语
便迷她兜售甜情蜜意
装腔作势的
胆怯贡上的敬畏
便让他进大醉酩酊
何必是太阳、何必是月亮
一株无名的草;一株卑微的草
生长着歌,摇曳着歌
静静地
也是一首恬美的
歌……
成长离不开爱情。爱情从萌生到热烈,终归会趋于舒缓、平淡。如果说《无名草》是“呐喊”,《爱的变迁》就是“比拟”:
爱的变迁
从叠翠的山峦汇集
穿过蓬草树荫
带着百花的芬芳
婉转轻盈地歌唱
绕过飞石峭岭
越过青苔枝杈
开心地跳跃在沟壑丛林
银波鳞鳞,急流似箭
冲开恼怒怨恨的沙砾
挟走闲言碎语的枯枝
面向骇人惊心的万丈悬崖
勇往直前,发出雷鸣般的飞越巨响
溅起绚丽斑斓的波浪
在无数暗流漩涡之中
向前!向前!向前
谁在巨澜之中听到寂寞
谁在奔腾之中找到安宁
翻过重重障碍,越过道道坝堤
在辽阔宽广的大地
一切都恬谧祥和
风扯起了帆,舵扭转了舢板
游轮的汽笛吹响了欢快......
一切都披上了夕阳的红绫
夜色来临,寂寞的世界
繁衍出无限思絮
人,说到底,还是独立的个体。世上知音难觅。纵使有知音,两人的思想情感也不可能完全重合。孤独是常态。越是优秀的人,就越孤独。所以就有李白《独坐敬亭山》的广泛流传。《一个人的音乐会》,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孤独中的快乐”:
一个人的音乐会
静静听,潺潺流水
听,各种鸟儿婉转啼鸣
风,吹动树叶,穿过森林
低沉的长管乐
变幻出无穷的魅力
一个人的音乐会,毫不寂寞
苍翠的山峦,绵延起伏
蜿蜒的绿水白波,杳入云烟
蔚蓝的天穹在极目的远端
镶着浅浅的灰边
雄鹰不时掠过
锦雉咯咯跃起、沉没
山羊咩咩,长时间的音乐会
有寺院的罄声
隐隐约约为背景铺垫
竹篱茅舍,护林员
秋雨缠绵的日子
会有另一场独特的音乐会
尽情演奏
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段时光,充满美好的回忆。《五月,恰好》象征性地反映了这种情愫:
五月,恰好
熏风徐徐,清香袅袅
五月,恰好
归来的鸿鹄,款款
草绿松醒,枝条漫舞
紫鸢、郁金、月季、蔷薇……
一切风韵委婉,淡定从容
湍流、瀑布、溪水
幽湖、大海……不,都不是
是近海口缓缓的江河
黄浦、珠江、松嫩平原的蜿蜒……
漫步山麓,穿越丛林
听鸟戏箫吟、蛙鸣叶唱
不冷,不热,温馨
登一座山,极目,晨曦落日
云卷云舒,苍鹰怡然自在盘旋……
夜幕降临,银光倾泻大地
喧嚣的城市渐渐安静
恰好的音乐,穿透门窗
开或不开,默契荡漾心海
青春,悠悠的五月
伴灵魂前行
社会上总有些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无情地批评别人。其实,这是人性的“恶”:
风…
风
毫不留情
一定要剥夺所有的附丽
让我赤裸裸坦露在
万物面前
可怜的尊严,任万物践踏
你给予的
已全部剥离
那些真诚的安慰
在同情里充满鄙夷
不必说落井下石
你知道我不是松柏
知道,不是梅花
不是翠竹
你真诚到残忍
告诉我
一切都是为了来年
积蓄生机
中国的社会很奇特,办任何事,都不按明面上的规定来。几千年的“文化”,让人很“含蓄”。人与人之间要靠“猜”来拉近“关系”。理解和运用“潜台词”、“潜规则”,成为“聪明”的标志:
网……
有张网
看不见,摸不着
一切全凭猜测
不管池塘,湖泊,小河
大江,大海,都有边
尽管,它们会随潮汐
季节变化,范围大致清楚
可这张网,看不见,摸不着
一切全凭猜测
如果你知道领导的心思
不,不够,还得知道
捉磨领导心思人的心思
还有,捉磨领导心思人的心思
手下一班人的心思……
不好意思,绕口,肯定捉磨不透
每次猜测都不可能
和被猜测人的心思一样
实在费劲,花费太多
不过人人都得这样
否则,就会碰触到那张网
看不见,摸不着
一切全凭猜测的
网
当然,心底有沃土,头顶有阳光,一切都美好:
心底有沃土
心底有沃土
每颗种子都能炫丽绽放
不管是草卉
一树的芳华
都自然薰陶我渴望的的灵魂
所有生命的幽香
总会飘进我心里
尝试埋颗种子吧
不一定是恐惧的爱情
会还你一片森林
所有的期待
都可在悠闲中寻找
你的心底
也该有沃土吧
当然,不是无垠的旷野
没有你的允许
我绝不播撒任何希望
告诉你,我的心
永远开放
“文化”、“知识”许多时候,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创新”。特别是一些所谓“知识分子”家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被灌输各种“礼仪”、“知识”、“技能”,使他们一生变成了“传统”的延续。这和“行尸走肉”有什么不同?
木乃伊
木乃伊
层层裹布
风化数千年
撕开很难
小心翼翼用镊子
每次只能取下
一小片
腐朽的思想
不是到老年才有
从哇哇落地的那刻
周围的所有
都在给婴儿缠裹
而立,已成行走的木乃伊
散发着几千年的
恶臭
没有自我
君王、领袖、官宦
夫纲,父纲,兄纲
当然,烧毁过几条裹布
木乃伊上针眼大的孔
欲望之风满堂
对,我也是行走的
木乃伊
好在眼睛没有
完全裹住
象疯子,在熙熙攘攘的
木乃伊流中
处处被撞
人一生都在不断“寻找”。不管是逆境中寻找出路;平淡里寻找幸福;亦或是是哲学家的“追本溯源”。但大多数直到临终也没有找到“自我”。
寻找
树林里
无数蝉鸣
雨后的杂草充满石径
水珠不断弹起
润湿长裤
淙淙的小溪
静谧的深潭
好象在不远的山谷
树冠流来云雾
五更和傍晚没有什么差别
逃离城市的喧嚣
依旧是喧嚣
篱笆、草舍
蝉噪包围
乌鸦、喜鹊常叫
鸿鹄只在春秋
从天空掠过,没有莺鹂
也许只是我
没有遇到,麻雀
并不在深山
我不知自己
究竟寻找什么
自己又是
什么鸟
社会复杂,人生曲折。各种事物纷繁无限。本诗集还有大量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种种体验、思想。“酸、甜、苦、辣”,“冷嘲热讽”,期待与读者产生“共鸣”。
崔御风 2023.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