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药人的守望》
作者:张文宝
朗诵:罗兰
从过去到今天,采药人吴舟有两个梦想,一是这一辈子走遍云台山,采遍山上百草药,摸清云台山中草药资源家底,完成一部《云台山中草药全书》;二是去长白山,那怕去一趟,挖一次原始森林中的林下人参。
梦想是个萤火虫,很小,却能照亮黑暗。
吴舟爬云台山有上百次上千次,没有他没登领过的山头,没有他没攀爬过的峭岩,他采集的云台山上中草药有八百多种,标本有三千多份,桔梗、拳参等药材标本送日本展览,典型的北方草本植物辽吉侧金盏花标本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存档,并作为新版《江苏植物志》新增种的凭证记录在书中;今年二月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智慧中国——中医药文化展,他采撷制作的六份云台山中草药标本展示在国人面前。
深山有瑰宝,痴心不改,千寻万觅。
吴舟今年62岁,长的虽然有点瘦,没有那种十分强壮的体魄,但两眼透出的明亮光芒,看出筋骨结实、精力充沛,寻药精神丝毫不减。
爱有多深,云台山知道,中草药知道。
吴舟采药是一种文化传承。传承的河流逶迤得再远,也波光荡漾,生生不息。
吴舟是被父亲带入采药的“痴迷”世界。他的父亲是个老药工,与草药打了62年的交道,现在海州民主路国药老字号“三和兴”后院内的三棵杜仲树,鲜活茂盛,是他父亲半个世纪前在这里工作时栽种的。
百十年前,灌云“松寿堂”中药铺是吴舟高祖父开办的。吴舟幼承庭训,耳濡目染,中草药的悠久历史和树皮草根的神奇妙用,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吸引了他。父亲毁掉庭园内的一畦菜园,开辟了“百草园”,让他广览博识自然界的各种草药,陪着他一起荷锄进山,采挖药草。
吴舟和云台山中草药早早就有了心灵的契约。在连云港医药站时,做过山乡药材收购、药材仓库保管、中药饮片加工炮制、中药材质量检验、中药保健品开发;到了康缘公司,在康缘大药房,做中药调剂,就是抓中药的。
梦到了云台山上长满人参
吴舟退休了,趁着现在体力还好,还可以爬山涉水,来到吉林抚松,准备上山挖人参。
他来长白山了。
天公不作美,长白山一带连日下雨,阻断了吴舟的行程。
吴舟不甘心,梦想没有实现,还想着长白山森林里白白胖胖的人参,为了能亲手挖到人参,闻到人参的清新气息,准备了多少天,不愿意就这样离开长白山。
雨越下越大,无休无止,好像不会停下来。
吴舟看着雨中的长白山,又急又烦,几声叹息后,无可奈何,只能选择打道回府。
他打听到,抚松有个著名的人参小镇叫万良,小镇上有个鲜人参交易市场,心想,不能上山挖人参,去小镇上看看人参,也算是一种补偿,没有白来一趟长白山。
8月12日早晨6时,他从四平伊通出发,冒雨驱车抚松万良,约莫3个小时抵达。鲜参交易市场琳琅满目,令采药人目不暇接,不能自已,吴舟花了2350多元,选购18支参体俊美的林下参和400克以上的2支园参。俗话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采药人这次是带“宝”回家了!
这个晚上,吴舟在长白山下一个县城里住宿,做了一个梦,竟然看到家乡云台山上长满了人参。他喜欢这个梦,回到连云港家中,迫不及待地告诉爱人,说自己在长白山下住宿时,晚上睡觉梦到了云台山上长满人参。爱人忍俊不禁地说,“你是真被人参迷住了。”
爱到深处就是痴迷。
第二天一早,吴舟独自上云台山采药。爱人劝说他,“你昨晚才回来,今天在家好好的歇歇吧。”
吴舟说:“我上山也是歇息嘛。”
爱人知道吴舟心在山上,拉不住他,他俩从结婚到现在35年了,他一有时间就上山,魂始终放在草药上。爱人对吴舟体贴地说:“那你多吃点饭再上山。”
吴舟多喝了点水、多吃了点饭,在背篓里放上镐子、枝剪、小铲子。爱人在他背篓里放上中午吃的大饼、火腿肠。
他准备好了上山采药的行头,背上标本夹子、相机,拿上放大镜,戴上太阳帽,扎紧裤口,向大山走去。
在深山幽谷里,他像一只壮美的鹿,在山涧里轻盈地跳跃,像一阵微风抚过绿色的山岗,在密密麻麻的绿色草木中,一眼能认出草药。他的眼中,云台山的草药就是人参,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每次上山,吴舟都会有惊喜的发现,看到了稀罕的草药,他像侍候婴儿一样,蹲下身子,用小铲子轻轻挖着土,细心剔着根须周围的泥土,不伤草药一根一须,之后,拿着相机,从各种角度拍照下来。
爱是一种惊人的奇迹,能够看到生命的真谛。
山上草药四季不同,吴舟常常用几个月或半年等待一颗果子成熟的时节,看一棵草木的四季变化。他用平生所悟来的灵思,领略草药的生命奥义。
采药人是艰辛的。这次上山采药,吴舟走在树林里,没有路。他边走边朝四周看着,看到迎面峭壁上有一棵少见的草药白头翁,是好药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他被吸引了,不顾峭壁陡高,抓住树枝、藤蔓,朝上攀爬。他不小心抓滑了树枝,跌下来,手臂破了,腿上伤了,不管不问,爬起来,还是朝峭壁上攀爬,直至采到白头翁。
情到浓时共忧乐
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是吴舟心中的“爱人”。
连云港海岸线方洋港一带,是江苏省境内唯一尚有一点希望幸存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珊瑚菜的地方。一次,吴舟与省植物研究所的专家们专程来到大板跳,沿海边踏查,原先海岸边上那些沙生植物一去不复返了,不要说珊瑚菜,就连一点绿植皆难相见,这意味着,“国宝”珊瑚菜可能在连云港消失了,这令吴舟痛心疾首。
2006年夏天,吴舟不死心,两次乘公交车,去方洋港一带意外发现了珊瑚菜,挖了13株,捧着到了连岛苏马湾,小小心心移栽下去。他怕珊瑚菜干死,三天后,专门赶去浇水。
自然遗存下来的珍稀草木,对吴舟来说,一直是驱之不去的诱惑。比物及人,知物而通其性,就可以与它同感触而共忧乐。
在北云台山的一个幽深山谷阴湿石壁上,吴舟惊喜地发现一丛野生的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植物,幽姿淑态,粉艳绮霞,似窈窕之女般娇美丽。中华秋海棠在云台山的新发现,为江苏的秋海棠属植物又增加了原产的1个亚种。
吴舟在云台山上经常发现“金娃娃”,顶冰花、多被银莲花等不起眼的典型北方小草本,没有逃过吴舟的眼睛,是他第一个采到标本并赠送给了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标本馆,成江苏物种新记录的标本凭证。
在吴舟的标本夹里夹着一份多年来一直疑惑不清的标本,一次偶然看到江苏植物研究所专家论文,在柳河自然保护区发现几棵“龟甲兔儿风”,原产日本、朝鲜,《中国植物志》也没有记载,成为中国一种新分布植物。
吴舟是云台山中草药离不开的“魂”,中医药传统文化又是他离不开的“魂”。
吴舟的祖上有一本手抄《松寿堂丸散膏丹全集》,偶尔被找到了,他父亲说,他都没有见过这本“松寿堂”囯药号制作丸散膏丹备用的手抄本。吴舟如获至宝,有时间就翻阅、揣摩,打算校注出版。
吴舟钻进书本里出不来,遍览古本草文献300多种,发掘出梁代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图经本草》《证类本草》《大观本草》、明代的《本草品汇精要》《本草蒙筌》《本草纲目》以及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等历代重要典籍里记载家乡海州药物近20种,其中有13种药图是冠以海州命名的。
这些淹没在史籍里的珍贵史料,是吴舟耗费30年的心血在故纸堆里梳理出来的,他根据古文字记载和所绘古图以及植物地理分布的规律性,结合实地采集的标本,逐一进行本草学考证,确定现代所指的植物种名,为开发利用这些古代本草记载的海州药物葛根、骨碎补、石韦、漏芦、茯苓等提供了科学的历史依据。
花果山老药农姚东恩,对云台山一草一木精心求索,33年前写过一本《云台采药游记》书稿,计29篇,约2万字。吴舟借来看了,觉得不过瘾,手抄了下来。老人离世后,这本书稿也随之遗失,目前存世的仅有吴舟这本手抄本了。
吴舟身上的草药味随风飘荡。
爱草药,与草药融在了一起,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在吴舟心底,云台山的中草药都是胖嘟嘟的人参,令人称奇。
2019年,吴舟荣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颁发的“全国十大身边最美药师”荣誉。
可在他自己心中,吴舟就是那个深爱云台山的采药人。


张文宝:一级作家,原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罗兰: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人,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都市头条【夜听罗兰】。录音并制作多部诗集,录制发布朗诵作品近万首。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邮箱:191338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