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 洲 际的 合 影
作者:刘正言
那天,孟老汉见到我,把我拉到一边,神秘兮兮地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彩色照片让我看,不无得意地说:“我和伦敦市长一块照相了!”
孟老汉是我退休后在一个乡村集市上认识的。他卖韭菜,水灵鲜嫩,价格也公道,且保证没施化肥没打农药,并随手拿了几根塞到嘴里嚼起来,吃给我看,以表明其言不虚。见他人实诚,旁边又没别的顾客,就边买他的菜边和他聊了几句。以后常去买他的农产品,一来二去就熟络起来。
他是个本本分分的老实农民,没文化,小学四年级没毕业就辍学不上了,因为家里穷,兄弟姐妹多,负担不起;尤其是父母认为,庄稼汉的儿子天生就是种地的,读了书也只有回农村一条道,早晚都是那么一回事,所以就让他这个头大的小小年纪就回家挣工分了。他没出过远门,足迹所及就是他家周围十几里的集市,别说飞机了,就是火车也没坐过。他也没见过世面,乡政府他一生也就去过五六次,至于县长、市长,既不知其姓氏,更未谋过面,他说,一见了当官的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腿总想打哆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到了大不列颠,怎么会和伦敦市长合影呢?
原来他有一双很有出息的儿女,聪慧又勤奋,善良又敬业,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他没怎么管,两人就先后进了国内最高学府,双双摘取了博士桂冠。目前儿子在牛津当教授,女儿是一大医院的知名专家,女婿是某市的市长。村里人说,这是他祖上积的阴德。卢沟桥事变后,北方沦陷,大批知识分子南下,投奔政府抗日,其中有五六个青年学生走到他们村里时,衣单腹饥,又赶上大雪天,统统病倒了,是孟老汉的爷爷将他们扶到家里,熬草药,善饮食,救了他们一命。后来,这几人都英勇杀敌,战死疆场,为国捐躯了,孟家口风又很紧,这事也就在岁月的长河中沉寂了,再无人提及。但似乎英烈们的英魂没有散,没有忘记孟家人的相救之恩,在冥冥之中续写着因果的传奇,故有了孟家今日之福报。
今春疫情防控放开,孟老汉的儿子不由分说,就把老孟两口子接到了伦敦,好吃好喝好待成,极尽孝道。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儿子领老孟夫妇到伦敦市内最大的公园游玩,走着走着,看到一个中年人肩扛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排队坐过山车,儿子告诉他,这人就是伦敦市市长,就相当于咱北京市的市长一样。老孟不信,疑惑的说:“你别糊弄你这土老帽老爹啦,人家这么大的官,自已扛着孩子
逛公园?没有保姆、没有警卫、还像普通人一样排队?有一次我去赵圈集上卖菜,刚支上摊子,就有人过来撵我走,说有什么领导要从这里径过,要清场迴避;就见有许多穿制服的沿路站满了岗。难道那个不见经传的干部比伦敦市长还厉害吗?难道这里的官都不怕别人谋害?”儿子听孟老汉的话,哈哈笑笑说,这里的市长是民选的,他摆架子,要威风,搞特殊,大家不单不再选他了,还要罢免他。市长的职责就是给市民服务。你到了这里,就是他的市民,你可以随便与他打招呼,聊天,提要求,他有义务满足你。孟老汉憋赤了半天,说,若不,我和他一起照个相吧,也算一生没白来过欧洲。儿子说,小意思,马上就能办。说完,儿子向市长走去,转眼,那市长滿面笑容地扛着孩子健步走到孟老汉面前,热情地拉起他的手,用流利的中国话说,欢迎您,远方的朋友,能满足您的愿望,是我很荣幸的事情!说完,很礼貌地把孟老汉推到前面,自己扛着孩子站在他的身后,让孟老汉的儿子完成了这个跨洲际的合影。
我仔细地端详了照片很久,确信这不是电脑合成,而且照片后面还有那位市长的亲笔英文签名,那字母的流畅规范,那笔写的墨色特征,那行文落款的绅士风格,都证明着其真实性。我对孟老汉说,这是很有意义的合影,象征了友谊、和平、进步和文明、弥足珍贵,要好好的保存呀!
对这张跨洲际、跨肤色、跨阶层的合影,我思绪万千,心潮浪卷,想说几句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来。那就留绘读者们自已品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