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道兵王清潭和他的亲兄弟
作者王展强 || 推荐王民立

2023年7月5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成立 75周年纪念日。铁道兵,作为一支在战火中诞生、筑路中成长的铁道工程技术部队,从成立之时便以舍生忘死、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展示出强大的战斗力。昆嵛山曾走出一名铁道兵王清潭,王清潭和他亲兄弟的故事感天动地。
昆嵛山,胶东东部屋脊,其南麓的圣经山是道教全真派发源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圣经山的西面有个古老而美丽的村庄黄龙岘。1916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王清潭就出生在黄龙岘一个看山庵的老农家。王丕君、殷秀荣老夫妇含辛茹苦,但家境依然贫寒,王清潭只读了几年书,就不得不帮助父母下地劳作维持生计。1932年,16岁的王清潭告别父母和兄弟姊妹,踏上闯关东之路。此时,东北被日军占领,王清潭忍受着外国列强的欺压,遭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他要改变命运的念头在心中积聚。
1935年胶东革命风起云涌,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参加革命,王清潭毅然回到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抗战爆发后,他的革命热情更加高涨,于1938年参加八路军,投入到武装抗日的洪流中。1939年王清潭出任胶东西海独立团连长,连通讯员是文登大水泊河北村于元兴,他经常带着于元兴机智完成任务,于元兴后来成为享受处级待遇的离休干部。在1942年冬胶东40天反“扫荡”的血雨腥风中,他灵活运用“翻边”战术,与贾若瑜、吴克华、高锦纯、林浩、许世友、彭嘉庆、聂凤智、廖海光、张英勃、黄径琛、丁钊、谭道楷、车学藻、丁锐、赵一萍、仲曦东、李发、丛蓉滋、张少虹、孙端夫、张少华、裴宗澄、周光、江雪山等首长、战友并肩作战,粉碎了敌人的“拉网式”围剿。1945年王清潭担任昆嵛独立营营长,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深深影响着战士,他的警卫员、文登界石大产村于建松在战斗成长为营长。王清潭率部参加了解放烟台战斗,其中并肩战斗过的首长有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刘涌、政委仲曦东、副司令员于得水、参谋长张怀忠、政治部主任张少虹及战友东海独立团1营营长郑珊、3营营长徐元彬、乳山独立营营长崔云龙、牟平独立营营长田夫、烟台大队大队长李启明等,当时各县独立营政委由县委书记兼任。8月24日消灭残敌,解放烟台。抗日战争期间,王清潭英勇善战,多次荣立战功,也多次身负重伤,被评为一级伤残。
1947年12月至1948年2月,王清潭任荣成县人民武装指挥部指挥,当时的政委王林夫。1948月3月调华东五旅,参加过青即战役、长山列岛战役以及烟台、威海海防守备任务。在解放战争中,他坚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在数十次战斗中,都是冲锋陷阵,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和战友们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从胜利走向胜利,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
1951年华东五旅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101师,1952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三师,参加胶州大型国营农场建设以及在渤海湾开垦荒地,王清潭兼任山东省棉垦局副局长。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此后的较量中,美军集中大量飞机轰炸重要铁路干线,妄图通过所谓的“绞杀战”彻底摧毁铁路运输线,断绝我军前线供应。1953年1月中央军委紧急命令调农三师到沈阳集训,然后入朝担负战时铁路抢修任务。1月7日农三师接上级无需在沈阳整训而直接入朝的急令。1月17日驻胶县、金口部队出发,1月18日驻沾化部队出发,1月24日部队到达朝鲜平安北道价川郡,1月29日农三师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隶属中朝新建铁路指挥领导。王清潭和他的战友以钢铁般的性格、意志、力量,粉碎了美军的“绞杀战”,将英雄的身影留在龟殷铁路、德八等铁路抢修抢建工地上。
1953年11月21日,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从朝鲜经过七昼夜到达陕西咸阳北郊,改编为铁道兵第十师。1954年王清潭担任铁十师后勤副师长,率部参加了黎湛、鹰厦、外福等铁路建设任务。1958年3月23日,铁十师奉命由后勤副师长王清潭率先遣组即赴甘肃清水镇设营,28日到达后立即分团设营点。这条铁路专用线即为清绿铁路,是我国“两弹一星”建设的基础设施,为保密工程要求所有参建人员严守秘密,均不得告诉父母妻儿。铁十师成为为“”两弹一星”国防工程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开路先锋。
1959年1月,王清潭当选为师直党委书记。1959年2月25日,王清潭出任师参谋长,参加青藏铁路建设,担任格尔木段先遣部指挥长。当时格尔木环境恶劣,条件十分艰苦,所有官兵忍受着寒冷、饥饿、高原缺氧带来的困难,以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不怕苦不怕死的中国军人精神,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奉献青春甚至生命。1961年参加京原铁路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64年期间,王清潭的首长、战友有刘林、张吉厚、刘乃殿、张加洛、任克加、李兴弟、张少华、何海如、孙琪荃、许守礼、张保利、尚志功、张星耀、王文波、姜培敏、刘秉顺、鞠远贵、许守华、杨旭初、胡兴全、段金城等。

前排右三王清潭副师长。摄于三天门留守处办公大楼正大门。
1964年9月组建铁道兵第十三师,王清潭调任铁十三师任副师长,进驻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县三天门。此时,世界风云突起,美帝国主义妄图改变东南亚的军事战略格局,在越南北方蓄意制造北部湾事件,狂轰滥炸越南北方,越南到处一片废墟,公路铁路瘫痪,也严重威胁到我国领土、领空和人民的生命安全。1965年6月,王清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兵六支队副支队长,参加援越抗美。1965年9月六支队分别从河口、金平口岸入越,主要任务是抢建保障八号、十号、十二号3条战略公路。尤其是十二号公路跨越战略重地奠边府与举世闻名的胡志明小道北段相连接。区域内地形极为险峻,新建、抢建、抢修、保障点多线长任务艰巨,加上战略区位重要,美机轰炸频繁。美军妄图阻断西线战略通道,对区域沿线出动各类型飞机狂轰滥炸638处次。六支队以高炮团为主力,加上由铁道兵组建的高射机枪连,共对空作战181次,击落敌机104架,击伤115架。王清潭率部在美军机不断轰炸以及蚊虫、蛇类等叮咬与威胁,拖着一级伤残的身体出生入死指挥作战,顺利完成任务,于1968年底回国。援越抗美期间的战友有孙林泉、罗彬、徐冼、许永高、孙福喜、王锦荣、丁也、陈锡林、王秀昆、蔡长忠、黎群、任少义、徐俊彦、潘锡轩等。
回国后,王清潭又积极投身到襄渝铁路建设,1972年又参加京通铁路建设。
在和平年代,铁道兵又是各兵种中,最艰苦、最受累的,并且也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兵种。王清潭没有任何想法,欣然受命,他曾说过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都活下来了,那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战争年代牺牲了那么多战友,他们把命都献出去了,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他就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和意志品质,踏上了铁道兵的荣光之路。在铁路建设中,王清潭在铁十师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个到清绿铁路前线主持先遣设营的,第一个到青藏铁路前线主持先遣设营的,并任先遣指挥部指挥长。并且在援越抗美中也是年龄较大的指挥员之一。他从来没半点骄傲,也没有半点炫耀,只是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王清潭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抗美援朝勋章、援越抗美奖章,大校军衔。他正直豪爽,心地坦荡,不逐名利,不计得失,晋职、晋级、晋衔时注重礼让。不曾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王清潭1974年离世。
王清潭兄弟五个,他排行老大,他的4个兄弟个个都是好样的。
大弟王清海,1918年8月出生,1938年参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华野一纵二师班长,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二弟王清江,1920年1月出生,1936年参军,中共党员,东海军区独立团连长,1943年烟台南肥家庄战斗壮烈牺牲。
三弟王清澍,1927年出生,1941年参军,中共党员,是文登最小的抗日战士之一,享副厅级待遇,2012年去世。
四弟王清凱,1930年2月出生,1941年参军,中共党员,是文登参加抗日最小的战士之一,一级革命伤残军人。王清凱与死神抗争的精神尤为可贵,他1947年参加莱芜战役身负重伤,造成脑贯通伤,咀嚼能力障碍,眼视物不清,半身麻木,颞叶癫痫,呈植物人状态达9个月之久,经抢救送到老乡家养伤,逐渐恢复意识,生活能够自理。此时,与部队已失去联系,他告别老乡,经过一个多月的寻找,与部队取得联系,又继续参加战斗。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于2012年8月去世。

革命战争年代,昆嵛山下这方热土,涌现出成千上万英雄儿女,从“一一·四”暴动到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从天福山起义到胶东抗战中流砥柱,在血火洗礼中队伍不断地壮大。他们中不乏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家庭,王清潭一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一个个革命英烈、一个革命堡垒为“红色文登”奠定了鲜明底色。
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要铭记革命前辈的功勋与牺牲,向他们致敬,向他们看齐,踔厉奋发,团结奋斗,跑好我们这棒接力。
槛外人 2023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