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漫谈》(九)
抱阳负阴 气冲为和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峰坠落日绝壁霞
树荫有莺栖晚家
抱阴负阳万象化
冲气为和却无涯

茫茫宇宙,荡荡天宇,天地间看似互不联系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其实就像我们的五脏六腑、五官四肢一样,在宇宙内各司其职又互为体用。所以整个宇宙也是"天人合一"的人体扩版。一切大千万象犹如我们体内的细胞。细胞虽然自生自灭却共同构成我们的身体。宇宙万物之间,包括我们自身,每时每刻都与宇宙发生能量交换。而宇宙大千之内的"明物质"与"暗物质"亦时刻发生着能量交换,生命轮回,生为阳尘,死而归阴,来来往往,生灭不息。物质之内,阴性之气与阳性之气发生交换。整个宇宙万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庄周梦蝶"分不清谁是庄周,谁是彩蝶。从宇宙万物能量互换这个意义上讲,"绝对物质"是不存在的。由此我们推定佛教所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即我之身心与宇宙身心浑然同体观点的正确性。
仰望星空,俯瞰大地,其实在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之中,布满由无数无量"微粒子"组成的太极混沌之"气"(宇宙能量的载体)。依照大"气"运动性质,我们将其分出膨胀之气与凝敛之气。膨胀之气,即向外扩张的能量载体,我们称之为阳气。凝敛之气,即向内收缩的能量载体,我们称之为阴气。《道德经》四十一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的生机皆来自"负阴抱阳"的能量交换,若阴阳离绝就是寿终灭亡。宇宙间的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碰撞,化生出五种最基本、最原始的初级存在状态。中国古人用相生相克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表示阴阳之气和合后的这五种状态,我们称之谓"五行"学说。

什么是阴阳学说?宇宙的运动本质是在追求平衡中实现万物和谐。阴阳二气在变化之中追求运动平衡的规律学说,我们称之为阴阳学说。"金木水火土"五行在相生相克中追求和谐的学说,我们也称之为五行学说。在汉代之前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各自为政、独立发展。阴阳学说着重于阴阳二气在太极内的对立与统一,而五行学说着重于"五行状态下的阴阳之气"在和谐稳定中的相互制约,即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

整个宇宙是一个整体,那么宇宙的一切活动及其规律自然对地球产生巨大影响。我们生存的地球犹如在宇宙中漂浮的一粒尘埃,在大宇宙几乎忽略不计!我们地球上的阴阳二气又来自何方呢?如果仅从地球上观察阴阳气流的分布及其运动变化情况看,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对天气(阳气)、地气(阴气)影响最大。太阳之气向外发散属于阳气,地球之气向内聚敛寒为一体!若没有太阳发射的阳气的支持,我们的地球将成为零下几百度的冰封世界!相对而言,除日月以外的其它宇宙星辰,因为距离遥远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地球公转与自转对阴阳二气的影响依然深远。我们知道太阳在本身燃烧过程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地球公转时因为距离远近所吸收到的太阳热量在春夏秋冬各不相同。而同样的季节,因为地球自转原因白天和晚上所吸收、放射的阴阳二气也会产生差异。同样月亮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也会随其公转远近而变化。

我们生活在由地球绕太阳公转,月亮绕地球公转,地球自转组成的特定的三维时空里。而日、月、地三者是地球生物链条接收宇宙阴阳之气的主要来源。太阳发出的都是膨胀外射之阳气,而月亮、地球都是引力带来的以收缩凝结为主的阴气包裹,古人称之"天为阳,地为阴"。地球生物就是秉承阴阳二气而化现形成了山河、大地、草木、江山,因而各生物链焕发出勃勃生机。《道德经》称之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那么中国古人如何量化阴阳二气在地球运行中的具体分布呢?因为太阳、月亮、地球都在按照自己的规律永恒不停地运转。中国古人将太阳照射到地球之阳气在四季中的分布用天干表示,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乙代表春季,丙丁代表夏季,戊己代表长夏(由阳向阴的转折),庚辛代表秋季,壬癸代表冬季。月亮绕地球循环一个周期定为一个月,一年之中约十二个月。地球自转也依次被古人划分十二个时辰。地球月亮之地气(阴气)十二月及每日十二时的分布情况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国古人将阴气最盛的“一阳来复“之月即阴历十一月定为子月,将阴气最盛的时辰即半夜'前后定为子时。因为天干、地支所秉承的阴阳二气随日、月、地三者运转不断发生变化,古人就将天干与地支所表示的阴阳二气进行有序排列,形成了天干地支的最小公倍数即六十甲子。日、月、地三者在六十甲子年中出现阴阳二气循环往复的流转过程。这股阴阳冲和之气,影响着地球万物在四季循环中生发消亡,影响着人类社会在王道政治与帝国政治的交替中兴衰不绝,影响着每类生物的命运在负阴抱阳的运行中坎坷不平。
《五行大义》曰:"支干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挠之所制也。《蔡邕月令》章句云: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也。始作甲乙以明日谓之干,作子丑以明月谓之支"。因为日月一年交会正好为十二次,故而十二支是记月的符号。宇宙阴阳之气在地球的变化是五天为一候,三候(十五天)为一气,六气(九十天)为一季,四季(三百六十天)为一年。十天干代表天地阳之气的变化过程,十二地支代表天地阴气的变化过程。每轮甲子中天干排列六次,地支排列五次,正好形成六十甲。六十甲子中以甲子算起止于癸亥为止,并以此循环往复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历法——阴历。

虽说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但二十四节气所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影响了古今中国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此中国24节气成为世界上最具有诗意的历法。中国古人早已把每个节气的时令写成古诗,将四时变化万物生灭之时令信息包藏其中。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皆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所在,其运行规律也是宇宙法则的自然体现,没有一丝一缕的迷信夹杂其中,以易经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将一统未来世界文化价值观,其主要依据就是易经智慧代表了宇宙真理。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全国大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4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短小说不得少于三百字.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8月1日起至2024年1月底 截稿。
6. 阅读量与系统后台统计不符的一律视为购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永远不得参本平台的赛事!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100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3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10元。
投稿处:主编,希望之梦(木易)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本平台征文不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