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报国 无上光荣
一一东乡区2023秋季入伍新兵役前训练动员大会之共勉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今天,受上级组织之托,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一点深得体会。看到你们一张张稚嫩带着朝气的脸庞,仿佛自己回到十八岁。是啊!如果时光可以倒转,让我再年轻一次,我还会像你们一样,义无反顾地选择绿色军营,报效祖国。 有这么一句话,当兵后悔几年,没当兵后悔一辈子。好男儿就是要当兵,就是要投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中去建功立业。

96年前的8月1日,英雄城南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从此诞生了一支英雄的军队一一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支英雄的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冲锋陷阵,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进步, 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成为世界闻名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当前, 世界百年之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的日新月异, 我国正按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军队建设和国防事业,培养懂科学、有血性、敢打仗、打得赢的新时代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 国家对现役军人和退役老兵倍加尊崇。 96年来,从中国工农红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无论 称呼如何改变,但始终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和对党绝对忠诚担当。
曾经,为了人民的解放,他们可以用胸膛去堵枪眼;可以用手臂托起炸药包;可以忍受着烈火炙烤纹丝不动;可以冻成“冰雕”仍坚守阵地……和平年代,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可以跳入滚滚洪水之中,筑起“血肉堤坝”,可以冲入火海被烧伤致残,亦可以埋入异国他乡的青山、黄土。
如今,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拥有陆军、空军、海军、火箭军、战略支援和联勤保障部队六大兵种。航母战斗群、东风快递、歼20战机等高、精、尖装备层出不穷。一支具备震慑力、战斗力的现代化军队守卫国门,为我国的和平发展保驾护航。我为即将成为这支英雄集体一员的你们,感到光荣和骄傲。96年的风风雨雨和光辉历程,再一次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是一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铁血之师。
经过长期的发展变革,我军已从过去弱小单一军种的部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强大军队,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新世纪、新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现代化战争的目标, 不断锐意创新,深化改革,加强质量建设,积极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坚持应用主导、创新求实、人才为本、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近几年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级指挥机关和作战部队指挥手段明显改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在军队日常业务工作中日益普及,作战信息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战武器系统信息技术含量不断增加。(这就是走精兵强军之路,也就是说,为什么现在征兵对文化程度要求很高的原因所在。)

法国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当然,不想当将军的兵也是好兵,但是要当好一个兵,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军人,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培养强烈的家国情怀: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军人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和热血。我军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军人称为人民子弟兵。军人必须要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这是军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为国当兵、为国尽忠,所有的一切付出就变得有意义。为什么那么多退役军人,敢于在人民危难时刻挺身而出?那就是因家国情怀已经触入血脉,哪怕脱下军装多年,依然满腔热血。
二是要练就过硬的军事技能:过硬的军事技能,也就是过硬的军事本领。一旦发生战争,才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无论是什么兵种,每个军人都有各自的专业技能,平时是傍身技能,战时是保命技能,退役也许就是你的生存技能。
三是要养成勇敢顽强的作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雷厉风行,坚韧勇敢,攻坚克难都是军人的顽强作风。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养成和培养,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中得以锻炼。如果当兵几年还是拖拖拉拉,怕苦怕累,那就辜负了一身军装。
四是养成严格遵纪守法的习惯:部队常说,纪律是块钢,谁碰谁受伤;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部队的各项条令条例和法规法纪,就是军人的行为准则,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

有一种精神叫精忠报国;有一种付出叫保家卫国;有一种美叫最可爱的人。战友们,参军报国,无上光荣。你们就要告别往日的嘻嘻哈哈,走上庄重典雅,告别蹦蹦跳跳,开始步步有操,告别潇潇洒洒,走上卫国为家,告别依依不舍,扛起责任钢枪。希望你们在绿色军营,淬炼成钢,军中称雄,为自己、为家乡增光添彩,更为你们的人生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祝你们前程似锦,归来仍是少年!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