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川道为雷平川。关于雷平川和雷平河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因雷平寺而得名。据《同官县志》记载,雷平川一名最早见于元代。元代在此设雷平舖。因此,雷平寺可能始建于宋代或之前;二是认为先有雷平川、雷平水(河),后有雷平寺。
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先有山川河流,后有建筑。因为有了雷平川、雷平水,所以,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自周至今,三千多年,繁衍生息,中华第一龙的陶罐,几十座的周朝贵族墓葬、元末益王的造访、驻留和传说等等·,有力地佐证了雷平川的历史。后来的雷平川因为现代人的不断增加和开发,沿河两岸从川道尾部,依最早居住人家的姓氏命名,先后形成了周家河、常家河、冯家河、郭家河、关家河、王家河、孙家河、郑家河等等村庄。但有一个赵家河,却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少人知晓。
赵家河在何处呢?

赵家塬村塬上、坡里、河里主要地形·照(李晓信摄影)、
历史上的赵家塬,现在已小有名气,但赵家塬下的河两岸远古时期,狼虫出没,人迹罕至,赵家塬人将村子称为三部分,即:塬上、坡里、河里。河里就叫赵家河了。根据秦风岗先生发现的清代《皇清显考郭公墓志》所记,炭科沟原名赵家河。清版《同官县志.建置》卷,“修文里”条和“西乡”条下均有“赵家河”村名,而无炭科沟之名。后来有人在赵家河西北面开了炭窠,加之西面的小山沟口有了人家,就将赵家河改为了炭窠沟。沿用至今。解放后,炭科沟村发展成了独立的大队,后又改为村建置。

炭科沟村旧址修复后的新貌(李晓信摄影)
如今的炭科沟村今非昔比,已经将郭家庄、杨树沟村并入了炭科沟村,村两委办公地址也迁移到了新改造的原来王家河煤矿斜井公房的小区里。小区周围在王益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在以刘保成书记为首的村两委的领导下,主持改造了河两岸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脏乱差,变成了公园式的优美家园。统一建设的农家小院,小车成行;道路边石狮两行、百花齐放;农家小院,美食飘香。加上空中雄伟壮观的西延高铁铜川王家河大桥、铜川北站,以及投资数千万元的医养结合设施的建成投运,将来的炭科沟村,人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加方便优越;自然环境会更加美丽壮观。

炭科沟新貌之一(李晓信摄影)

炭科沟新貌之二(李晓信摄影)
说明:该文关于雷平川的历史及“赵家河”村名,参阅了秦风岗、李陕西先生有关文章。
作者: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EMBA、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艺术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编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是我省医药行业资深的专家和模范”其事迹被收入《路在脚下延伸》《岁月如歌》和《天南地北王益人》等书籍。
作者李晓信近照
2023年9月1日晨 西安一稿。
2023年9月11日晨 西安改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