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为 师 ?
——写在教师节前夕
作者/郑春玲
何为师?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为人师表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从小到大,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对我来说都是那么重要,那么值得尊敬。
今天,我要写的是,在我退休后的岁月里遇到的老师,也可谓贵人。
一位是好时光合唱团的孟老师。她与共和国同龄。
我们相识在2016年5月。六年里,我们在一起唱歌,在一起排练,在一起演出,在一起交流……我们在一起可以释怀,可以拥抱,可以开怀大笑,可以幽默的开玩笑。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成熟的女人,有自己的活法。她带领的合唱团,从小到大,历尽艰辛,只要参赛,就能拿奖!连续多年在马驹桥“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全国中老年合唱比赛,北京市合唱节比赛中均获得好成绩。
她是才女。不仅善长国画,而且乐理知识也很棒!她能将自已学到的东西无私的传授给大家。让团里的每一名歌友,都打心眼里感到佩服。
如今我能自学新歌,应该说孟老师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她是我生命中必须珍惜的一位大姐。是恩师,是贵人。

另一位是亦春朗诵艺术团的钱小瑜团长,她是我在奔七的路上遇到的又一位贵人。
一个多才多艺,精力旺盛的女人。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种,指挥带领团队拼搏向上的人格魅力令人敬佩!
她把朗诵团的事当做一项事业,有时工作到很晚。每月的一场诗会,她都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精心制作美篇。她对我的关爱,对我的袤奖,给了我极大的鼓励!让我在这个团队里,感觉到很快乐,很幸福。
在奔七的路上,我很幸运。我遇到了张跃勇,李延廷老师。他们不仅喜欢读我的作品,而且引领我喜欢上了朗诵。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张跃勇老师是第一位朗诵我原创作品的老师,印象极为深刻。《屈原·爱国诗人的神圣》这首诗,经他二次创作,给人以生动鲜活的画面感,每次回听他的朗诵,都感到是一种精神享受。
李延廷老师是诵读我的作品最多,对我帮助最大的一位老师。
我最近写了一首小诗,题目是《秋》是什么?他录了音频发给我。我听了一遍,发现加了新诗句。可当我静下心来,认真听他的诵读,我才感到,李老师在二次创作的时候,是很认真,很辛苦的。我反复听他的诵读,发现这首不足30行的小诗,他竞然改动了五处,而且每处都改得那么恰当,可谓锦上添花……加上他的好声音,听起来真的好美。
由此我在思考,何为师?生命中遇到这样的好姐妹,好老师,谁能说不是一件幸事。


作者简介
郑春玲,中共党员,高级讲师。文学爱好者,偏爱诗歌散文创作。 晨光文化传播志愿者,心存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