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后子美文精选005
春 山
冬天的背影远去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这浓主要彰显在山的蓬勃上,这蓬勃主要彰显在那渐浓的绿色里。我的窗前就是大山,是泰山的臣子,天天看着它的变化,感受它的喜怒哀乐。
看吧,几场南风刮过,首先发生变化的是山顶周围那密密匝匝的松树,它们抖落下一个漫长季节所积淀的尘埃,开始去阴还阳,颜色由暗变亮,由暗绿变成浅绿,摇头晃脑,浑身上下散发着昂扬向上的气息。
是的,在风的爱抚下,草儿总是不甘寂寞的。仔细看去,就在那一棵棵一丛丛枯草的下面,更准确地说是枯草的底部,一点点星星般的绿芽,已露出尖尖的头儿,羞怯地向四周探望着。几天后,她们就大胆地扩展开来,与那些陈年的枯草平分春色。树更是不甘寂寞的,身上的绿芽从起初贴着树干冒出,到后来的疯长,也只是几天的工夫。在所有的树中,柳树率先吐绿,其他树相继紧随,争先恐后的样子。你看那棵粗壮的老榆树,旧枝仍在风中摇曳,新叶已藏在其间,从远处看去,是新中有旧,旧中有新,一眨眼,新发就完全替代旧发了。桃花开了,梨花、杏花、海棠、榆叶梅……纷纷绽放。
哈哈,在所有的草木中,属爬山虎发芽最晚,这家伙真能沉得住气。就在山上的草木一天一个样,纷纷争先吐绿,葱茏一片的时候,它还在缩头缩脑地试探着,仅仅从那斑驳的枝条上吐出几个似有非有的叶苞来,给人的感觉它是怀疑春天的,或许它所经历的严冬太残酷,或许生活太艰难,它们已不抱任何美好的幻想,可当看到那漫山遍野的绿,它们还是咬了咬牙,迈进了春天,一旦迈进,就打消了所有的顾虑。
与草木相伴相生的当然是野菜了。荠菜、苦菜、白蒿、青青菜……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生长开来。妻子是个野菜迷,几乎天天去山上挖野菜,以挖青青菜居多,偶尔也挖苦菜回来。挖回的野菜用水淘着,反复几个回合,家里的自来水就跟不要钱似的。淘洗后,把野菜晾晒到用秫秸杆做成的盖垫上,半干,切碎,放少许盐,洒上豆面,用锅蒸熟,名曰小豆腐;还有,同样的做法,只是把豆面换成玉米面,又曰布拉子;菜挖这么多,肯定是吃不掉的,余下的就开水烫过攥成一个个团儿放入冰箱,慢慢享用,或送给亲朋好友。
九十岁的老岳母,对野菜更是情有独钟。用她的话说:“大鱼大肉非好物,早春野菜最养人。”吃的就是这份清新,吃的就是这份草香。我理解,从贫瘠年月里走过来的人,肠胃里都有着吃糠咽菜的记忆,日子好了,要么继续亲吻野菜,要么坚决排斥。我当然属于后者,一提就够。在我的记忆里,青黄不接的时日,村里村外,树上的,山上的,地里的,凡是能充饥的,全都过了筛子,甚至连地皮都刮了三遍。人挖过,牛羊又啃过,什么东西能存的下?可也怪了,那生命力极强的野菜,总是挖不净啃不光,挖着,啃着,一回头,它们又长了出来,给那有着同样属性的农人提供最低廉维持生命的食物。
少时积弱老来显。有时,跟朋友开玩笑说,幼时越需要营养的时候越没有营养,就像一部长期得不到保养的车,不闹症候才怪呢?去中医门诊推拿,大夫看过我的化验单,指着肝功略高的一项指标,建议我喝点白蒿水,说这个季节正好,并详细告之具体的做法,还说一定要炒熟,这样祛寒,养肝明目。于是我也加入挖野菜的队伍。扎上护腰,爬上山去,喘罢粗气,在坡地里,在碎石旁,寻找白蒿的踪迹,胖的,瘦的,大的,小的,统统收入袋中。山上干活的老头说,今年春旱,白蒿长得少长得慢。寻来觅去,的确是这样,但只要低头细找,总能找到。把挖回的白蒿洗净,晾干,炒熟,用开水沏喝,真的清口,不亚于那些品牌清茶。
等第二次挖菜时发现,其实白蒿是分若干种的,有干瘦的、肥硕的、原生的、根生的。干瘦的就像我那缺乏营养的童年,可怜地长在大地上;肥硕的则似殷实之家的孩子,肥头大耳地炫耀着。发现白蒿根生后,我不再使用铁铲,而是用手轻轻地只把叶子掐掉,以使它们还能长出新叶,进入下一轮循环。
挖菜的间隙,坐在平滑的山石上,微风习习,心生惬意。掏出指甲剪刀,左右手交换着,把长长的指甲剪掉,截口处在石头上磨了又磨,比用指甲锯齿舒服得多。站在山上北望,一望无际,从小区旁的这座山一直到京城才有山,中间是千里无垠的大平原。
“坐高铁往回走了!”是姑娘发的微信。噢,对了,五岁的外孙,跟着父母去北京了,逛了天安门、长安街、国家大剧院、军事博物馆、天坛……每次视频,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自豪,更洋溢着一种山的霸气,这是唯有到了首都才拥有的霸气。想想自己第一次进京是25岁,孩子比自己提前了20年;自己第一次坐飞机是34岁,而外孙坐飞机时只有3岁;自己第一次坐高铁是46岁,而外孙坐高铁时只有1岁。第一次看电视,第一次接触手机,第一次亲吻电脑……飞速发展的时代,使我们接受新事物的周期越来越短,可唯独大山亘古不变,山上的草木依然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回到家,面对里里外外的野菜,我想到了恩赐,是大山的恩赐。站着窗前,我用目光继续阅读着的大山,阅读着眼前这盎然的春山,或许她最懂人的心思,否则就不会用最大的包容和奉献,来满足人的欲望,供人休闲、健身、远眺,提供绿色和养分,心中瞬间升起深深的敬畏。
下雨了,是连绵的春雨,在茫茫的绿色映衬下,山顶上出现了白雾,如丝,如纱,在山腰轻轻舞动。

李炳锋先生简介
李炳锋,笔名:金后子, 1962年3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顾问,山东诗人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周三读书会创始人。
著有《日月清音》《一年的光景》《大地的苍茫》《回望天涯》等八部散文集和《在天地间奔跑》《挤掉生活的水分》诗集。2014年散文《红旗渠畔的沉思》获首届齐鲁散文奖;2018年散文集《大地的苍茫》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散文诗歌散见各类报刊。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