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三届英西快乐游
作者:张韶炜
金秋九月,国家为全国教育战线的工作者设立了教师节,表彰他们为国家建设培养基石和栋梁!此外九月还有阖家团圆的中秋节,紧接是祖国的生日——国庆节!
为隆重庆祝这三个节日,我们广东北江中学老三届的47位校友们(其中有4位卫校的校友),来到了满目青翠、峰峦叠嶂的英德县黄花镇英西景区。
英德过去因为属石灰岩地带,农业发展滞后,长期处于贫困线下,所幸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并积极引导村民建民宿搞农家乐,使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
我们从游览这里的山型地貌、峰林晓镇和洞天仙境以及后来参观黄义隆同学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能感觉到这里的景点奇特:有延绵的群山,山中有洞,洞有瀑布,自然风光旖旎。过去的穷乡僻壤,现在成了城里人趋之若鹜的热门观光香饽饽。加上接待我们的老板,热情大方,对待游客象家人,好吃(每顿八菜一汤)好住(酒店干净整洁),价格实惠,让不少游客成了回头客。村民的日子也好起来了。
到英西的当天,我们就按每饭桌为一个组,每组至少两个节目。同学们都很认真对待,并随时抽空排练节目,谁都希望自己的节目能体现出显亮的风釆!
6日晚上8点,我们准时召开了联欢晚会。
首先请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司徒鹏同学,简要介绍了北中的建设情况,特别是校领导的更迭;老三届校友354人捐赠给母校585941元,用于资助建设新校门楼;凡捐款三百元以上的均将名字镌刻在芳名碑上,矗立在未名湖边;校领导还拟给予校友会适当经费,改变过去多年来从来没有给过经费的状况,支持校友会开展活动。
晚会的第二个内容,是由作家、诗人、校友桂汉标向部分同学的赠书仪式,并发表了简短讲话。
晚会的第三个环节,向参加本次活动的18位曾经的老师敬献大红花。他们是(排名不分先后):
司徒鹏、郭绍权、桂汉标
王慧霞、熊锦屏、吴冠华
李 坚、周岳梅、何毅红
吴月英、李少华、肖成伟
陈瑞贞、覃小蕙、彭金莲
朱明贡、唐卫东、张韶炜。
老师们脸上洋溢着光荣和兴奋!有的说当了几十年老师没戴过大红花!有的说:自己就像是个新郎官!
文娱汇演开始,首先是全体同学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向祖国的生日献礼!第二首《幸福拍手歌》,带有童趣。指挥:鲁小平。
接着有桂汉标和朱明贡朗诵自创的诗词,有第一组全体老师朗诵毛主席诗词,有独舞独唱小组唱,女声二重唱,武术表演、有粤语歌小组唱,有王慧霞导演的曲一、曲二、曲三等三个音乐游戏《找椅子》。同学们的参与感强烈,边走边听音乐,音乐一停,马上就近找到椅子坐下,表现出敏捷的反应力。各个节目轮番上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引人注目的是王慧霞导演的《过河》,她用蓝绸带做成船帮,八字型排开,由巢含居同学做船头老大,两边分别有四位蓝腰带缠身的“船工〞,个个佩戴大红花。一等音乐响起,船老大和八位船工均高喊着号子并奋力撑船。而在”船中央〞的姑娘媳妇们则娇柔地甩着红绣球,跟着船身的起优在翩翩起舞。一时间雄性野性的号子和阴柔欢快的舞姿交织在一起,尽管个个汗流浹背,腰酸背痛毫不顾及,整个大厅群情激昂,狂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酒店的老板和过路的人都在围观,有笑的几乎岔了气!这又是我们北中的一场”春晚”?事后大家一致推选巢含居为最佳男主角奖!
三天的英西之旅很快就结束了,大家想起第一天上车,张韶炜带了40块煮好的甜玉米和40个煮鸡蛋,分发给每一个人。鲁小平在网上自己花钱订购了献给老师的大红花。刘庙财负责找歌,鲁小平花钱复印歌纸分发给大家,以便在大合唱不致忘词。王慧霞自己花钱在网上购买吹气球棒、绸带、花球,花钱录制音乐u盘,并构思和导演了大型的活动内容。还有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听从指挥,晚会时大家都自觉地把房间的藤椅拿下来,十点我们准时结束了晚会,大家又把椅子搬回房间,体现了北中人高素质守规则的好品质!侯其培同学不愧是旗手,抽空找了旗杆,并把队旗摆放在显眼的地方。负责摄影的黄义隆、罗祖耀、司徒鹏、胡礼义、陈继来等同学不辞辛苦,不论在景点游玩,还是晚会上,都主动为大家拍照,使这次的活动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镜头。还有庄燕群同学(朱明贡的太太),不仅经常主动给大集体照相,晚会负责调音响,还帮同学办理广州塔门票和购火车票等锁碎的事情,她是个温良聪明的女子!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巢含居、罗祖耀、司徒鹏等三人给覃小蕙拍照的螳螂捕蝉镜头,堪称佳作!加上吴永骥和黎浩森的配诗,让人忍俊不禁!
英西游我们根据大家都是中老年人的特点,要注意劳逸结合。6号上午看了峰林晓镇,然后整个下午休息。如果是跟旅游团出行,是不可能放过任何一个景点的。只有我们自己组团,才可以做到收放自如,才可以在车上一路高歌,尽情地欢唱!
这次有机会选择了这么好的景点,要感谢一位旅游达人一一吴铁翠同学,是她的大力推荐,成就了这次的活动!
正是有了上述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这次欢乐的成功的英西之行!让我们能经常保持这种多地统一的活动,使大家的晚年生活更丰富多彩!
祝大家天天开心,节日快乐!
(2023年9月10日于广州)








诗的红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