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第9期总第0010期
最难忘民办教师的苦歌甜曲
作者:康发坡(河南西平)
上 篇
〈一〉
我出身乡下农民,
有从教四十多年的
风雨经历。
多少次,
笑看雨后彩虹,
多少回,
悦享风和日丽!
打开记忆的储存,
最难忘老民师的
苦歌甜曲。
那是火红的年代,
那是形势大好的时期。
两条腿走路办学,
国家和集体群众
两者并举
同心同力。
适龄儿童全入学,
公立耕读双轨制。
带帽初中村村有,
高中办到乡镇里。
那是跨越式发展
那是多点突破
多点开花
四面出击。
扫盲班
有专职专干,
育红班
抓学前教育。
大队开办夜校,
小队布置文化室。
教师严重缺员,
校长奔走告急。
队里召集讨论会,
“诸葛亮”们
提建议:
人民当家办教育,
人民做主请教师。
一群有知识的青年,
由社队干群推荐,
身负众望,
走进中小学校园。
他们是农民教师,
是教书挣工分的社员。
他们与公立教师比肩,
撑起农村教育的
半壁江山。
这支特殊群体,
活跃长达五十年。
六十年代应运而生①,
七十年代膨胀扩展,
八十年代整顿缩减②,
直到二000年,
才跑到了
马拉松赛的终点③。
他们是乡村教育的脊梁,
他们是基础教育的中坚。
当时有人直言:
没有民师独当一面,
农村教育将趋于瘫痪。

〈二〉
这里有一张
年度工作安排表,
真实记录了,
七十年代初
老民师紧张的
学习、工作和生活。
晨光里,
领读学生背《语录》。
课间操,
军训备战练刺刀。
上午下午上下课,
听铃听令争分秒。
教数理,
课内讲解课后练。
讲政语,
作文赶写手抄报。
课外活动,
兼学别样学为主,
动口动手动大脑。
晚上进夜校,
组织社员学文件,
时事政治作辅导。
周六实践课,
带上红领巾
帮助军烈五保户,
劈柴扫地把水挑。
每逢星期日,
和社员同劳动,
不怕苦和累,
手磨老茧脚打泡。
六月麦忙,
领着孩子,
捡罢麦穗栽红薯。
十月秋收,
带着学生,
摘了棉花积干草。
放暑假,
下农田,
头顶烈日锄禾苗。
过双节,
演节目,
博得观众开心笑。
当民师实惠,
当民师真好。
每天,
生产队记十个工分,
每月,
文教局发六元钱酬劳。

〈三〉
一九七八年开春,
大地回暖。
民办教师,
从春天步入炎热夏天。
考试制度恢复,
考分成为关注焦点。
讲课辅导测验,
一环扣一环。
复习考试升学,
紧弦再紧弦。
农村推行承包联产,
种田致富热望,
犹如烈火腾焰。
万斤户受奖,
万元户上榜,
喜讯贺报连连。
民办教师
执着深耕教坛。
为乡亲达成夙愿,
为乡村桃李满园。
用良心,
用爱心,
教书育人,
孜孜不倦。
教师民办,
兼顾耕种责任田,
为小家维持生计,
为国家交粮纳款,
用气力,
用耐力,
挥汗劳作,
抢时抢点。
常人干着
超常人的工作,
是钢铁
能经受怎样的锤炼!
他们知足,
懂得感恩,
国补十九块五毛五,
攥在手里
心里蜜一样甘甜。
他们也有梦想,
很少虚幻,
只求自强自立,
把半农半教的职位
彻底改变。
这是何等高深的境界,
又是多么纯真的情感!

〈四〉
随着多渠道
民办转为公办。
少数幸运者,
摘下民师的头衔。
多数坚守者,
依然世事维艰。
八二年民师整顿,
一场考试评卷,
让分差的苦笑无言。
还有计划生育,
设定带电红线,
触碰者解教归田。
看一看学生,
摸一摸黑板,
丢不开的留恋,
抹不去的遗憾。
执教应有师者风范,
务农照样心底坦然。
一九八二年起,
民师队伍精简。
入口关死县直管,
师资要求更规范。
八五年教材教法考试,
公立民办齐参战。
八六年合格证考试,
持证上岗三年限。
八八年提出学历达标,
小学中师初中大专。
八九年实施职称评定,
严格晋职晋级硬件。
九零年启动中学选招,
省优部优可直转。
随之培训不间断,
此后竞赛家常饭。
专业技能练兵,
师德师风问卷。
计算机升级,
普通话过关。
继续教育提高工程,
省市骨干教师遴选。
终于熬到两千年底,
省内民师全部直转。
大家握手拥抱,
泪光闪闪,
从此脱去民师的帽子,
以正式教师入编。
大家欢欣鼓舞,
干劲倍添。
年富力强者
雄风不减。
年逾花甲者
壮志弥坚。
他们终生从教,
痴心不变。
他们继续冲刺,
奋力争先!
下 篇
〈五〉
民师,
一个特定时期的符号。
民办,
一个过渡阶段的必然。
当初,
他们毅然决然,
应党和人民的召唤,
让青春的脚步,
迈进教育战线。
后来,
有的坚守仍行进,
有的倒下或离散。
他们的教龄或长或短,
其舍得,
让人扼腕,
其奉献,
让人赞叹!
天上群星参北斗,
的确是永恒的崇拜;
夜空流星一闪,
也是奇妙的景观。
坚守者的执着,
倒下者的赤诚,
像青松一样挺拔、伟岸。
行进者的身影,
圆梦者的笑颜,
已成为杏坛上的
光环和彩练。
至于离散民师,
评说也应公正客观。
在集体所有制阶段,
民师的去留,
多由社队领导决断。
昨晚,
你还在备课、值班,
今早,
会有突发任务或派遣。
青春交给党安排,
义无反顾冲向前。
哪有心存不满,
何谈如意情愿。
他们受命赴任,
有的如鱼得水,
大显身手,
大干一番。
也有的因风云变幻,
迷走低谷,
行船搁浅。
〈六〉
随着经济体制转变,
改革开放掀起巨澜。
多数民师,
正值身强体健青壮年,
内心迸射出
创业的火焰,
血液涌动着
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他们弃教务工经商,
远走海北天南。
这其中
有成功者,
在弄潮中
捕到金鲤银鲢,
收获颇丰意满满。
也有失败者,
在搏浪中
抛进污流险滩,
自惊自怪自艾怨。
人各有志不能强勉,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称得上英勇果敢。
生活的真实,
常常无奈不由己。
因婚嫁,为爱人,
多少女同胞
夫唱妇随,
离开学校时,
泪流不止。
因家庭,为子女,
多少男同志
打工挣钱,
离别师生时,
难舍难弃。
还有超龄退休者的话别,
殉职教育者的寄语,
谁又能作出
切实准确的诠释。
确实曾有
一些民师感情用事,
一度上访,
言行过激。
但换位思考,
他们的诉求不无道理。
我们要敞开心扉,
大度大气。
倍加珍惜和为贵,
深情呼唤理解万岁!

〈七〉
以人为本,
春风吹遍山川大河。
关注民生,
阳光普照万物蓬勃。
二○一二年冬末,
冰雪渐融。
二○一三年春初,
始雷惊蛰。
依据相关政策,
经过申报、公示和审核,
发放老民师教龄补贴④,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团圣火,
开启了
锈迹斑斑的门锁。
一场细雨,
甜透了
久盼甘霖的心窝。
可喜呵,民师!
这是对您当年工作的
高度认可。
教学生涯,
山水跋涉。
路远,迟到或早退,
路难,曲折或坎坷。
无论担什么角色,
是教师、职工,
还是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天地里,
都将留下重彩浓墨。
可贺呵,民师!
这是对您昨日劳动的
真诚回报,
钱多或钱少,
是小额硬币,
还是百元大钞,
觉得沉甸甸
很是厚重,
或感到杯水车薪,
有点微不足道,
但千里送鹅毛,
礼轻谊重情不薄。
您会顿悟,
党没有忘记
您昨日的付出。
您会倍感,
政府始终关心
您今日的生活!

〈八〉
日月运行,
潮落潮涨。
当年的少男少女,
如今已两鬓染霜。
品读着那沉重得
难以翻过的一页,
咀嚼着那一段
不能释惑的情伤。
是一首苦歌,
回味无穷,
是一支甜曲,
沁人心房。
老民师们,
无论你身在何方,
是青云直上,
还是虎落平阳,
我都为您放声歌唱!
老民师们,
无论您处境怎样,
是断翅负伤的雄鹰,
还是浴火重生的凤凰,
我都给您热烈鼓掌。
我要晚辈阅读,
你们的荣和辱。
我要后生感触,
你们的热和凉。
虽不能成为
他们生活的琼浆,
但要成为
他们奋斗中的滋养。
我的姐妹,
我的兄长!
放下过去,
才有未来。
昨天关上一道门,
今天打开两扇窗。
突破自我,
举目远望。
不要自卑廉颇已老,
夕阳晚照,
仍有享不尽的风光。
我的伙伴,
我的老乡!
唤回青春,
释放余光,
阔步新时代,
决胜建小康,
做拉拉队员,
把鲜花红旗高扬,
脚步虽缓慢蹒跚,
但还要跟进奔梦队伍,
一路高歌前往!

注:
① 1962年,随着教育发展需要,开始接收民办教师。
② 1982年全省民师整顿时,西平民师5594人,整顿后,保留4141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70%。
③ 2000年全省完成民转公计划。
④2013年春,我省发放原老民师养老教龄补贴。
(初稿写于2013年夏,后压缩整理,值2019年9月第35个教师节之际,发表于《都市头条》。近日又稍加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