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聪,5岁时就展现出不俗的书法潜能。他的启蒙老师唐林宝先生发现了他,一开始就对他严格要求。唐林宝老师选了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作为王聪的启蒙之作。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的作品以工整、规范而闻名。王聪通过研习《玄秘塔碑》,逐渐培养了对楷书的热爱和执着。
随着王聪对书法的不断探索,他决定向行书方向发展。他选择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过渡练习的作品。王羲之被誉为书法界的泰斗,其作品以豪放、流畅而著称。王聪深知《兰亭集序》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精髓,因此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临习。
而后,王聪又逐渐涉猎赵孟頫、董其昌、二王、米芾等众多书法家的作品。他深刻感受到每个大师的独特艺术风格与理念,并试图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他反复研习大师的作品,不断挑战自我,钻研每一个细节。
王聪坚信,书法并非一时兴趣,而是一辈子的事业。他相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正如建造万丈高楼一样,只有从平地起步,一砖一瓦地搭建,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在他的书法理念中,王聪注重避免文字重复,并倡导逐步思考,确保得出正确的答案。他在书法创作中力求创新与个性的表达,以减少重复的概率。他相信每一次的思考和探索都是一次机会,通过这个机会,他能够不断突破自己,提升自己的书法技艺。
书法的道路是孤独的。成年后的王聪去了英国留学,身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文字不通,朋友稀缺。他感到了深深的孤独,这时候,书法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每当他孤独无助的时候,他就拿起毛笔默默地在灯下临习......
这段身在异国他乡孤独的日子,日后成为他书法生涯中一笔重要的财富。他选用了寂静和简洁的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空灵和安静。每一笔每一画都凝结着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些经历和体验,使他的书法更趋向于禅意。
和大部分书法家一样,书法练习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遇到瓶颈,怎么努力都无法突破。而这时候,就要求助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了。唐诗宋词,曲艺歌赋,王聪回国之后,就开始如饥似渴的涉猎这些传统文化,像饮甘露一样吸收着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他知道,书法,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传承的一个主流载体,要写出一点名堂来,必须沉下心来,苦苦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王聪的艺术之路还很长,他会继续坚持学习、努力进步,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能够传递出书法的美和魅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书法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在楷书、行书或其他字体上,他将继续追求卓越,让他的书法成为流传百世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