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如春,生于浙江松阳,长于江南。自幼酷爱书画。从小学二年级的暑假开始,她接触到了毛笔。当时,她只是觉得毛笔很神奇,看着哥哥姐姐用毛笔写字,她也跟着玩起来。家里只有柳体楷书的字帖,她不确定是否适合自己,但还是跟着练习。不过,她每年的暑假练习也只是零零散散的。
有时候,黄如春兴致来了就会拿起毛笔写字,可是却不太熟练,也经常出现一些错误。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练字时被蚊子叮咬了。然而,她对毛笔的兴趣从未减退。
渐渐地,黄如春意识到练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她开始认真地研究字帖上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同时,她也多看书法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用笔和风格。
黄如春发现,练字需要耐心和恒心。她每天都抽出时间专注地练字,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字写技巧,也培养了她的专注力和毅力。
在练习书画之余,她又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名著,深入了解的古今中外的人文历史,吸收了大量的人文营养,这些,都像春雨一样滋润着这个江南女子的心灵,让她的的书法更加灵秀,俏丽。
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如春的字越来越有灵气和美感。她的家人和老师都对她的进步感到惊讶和喜悦。看着自己的作品日渐精湛,黄如春心里的喜悦感无法言表。
“颜筋柳骨”指的就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他们二人的楷书各有风格,颜体厚重圆润,多筋微肉,笔力内含。柳体骨力遒健,以骨力取胜。二人书法风格不一,各有千秋,因此享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书法挺拔劲峭,内紧外松,笔力凌利劲健,点画顿挫规整,法度谨严,世称“柳体”。
柳公权的代表名作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玄秘塔碑》是柳体的代表作,此碑取欧体之方与颜体之圆,可称方圆兼备,其风格有疏朗开阔的神情和方整清新的神采。康有为说它如果缩成小楷,则“尤为遒媚绝伦”之美。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如春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家书摊。她顺手拿起一册破旧的碑帖,意外地发现这是一本《玄秘塔碑》。她翻开书页,发现上面被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临帖心得。黄如春不禁心生好奇,继续翻看其他的书籍。
突然,一册另外一本碑帖《神策军碑》吸引了黄如春的目光。她拿起书来细细观察,发现这本碑帖同样也被人写满了临帖心得。黄如春深感这两册破旧的碑帖的来历非同寻常,如同捡到了至宝。她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两册碑帖,迫不及待地想要研习它们。
回到家中,黄如春仔细研究着这两册碑帖。他发现碑帖中所记载的书法技巧和心得非常独特,使他收获颇丰。黄如春按照书帖上的指导方法一步步进行练习,柳体书法修为竟然突飞猛进。
有了柳体的基础,黄如春越发的痴迷上了书法。但是中国书画浩若烟海,她觉得自己一个弱小的女子无法一一企及那些法帖的高度,最终选定了米芾的书法潜心研究。
日复一日,黄如春不辞辛劳地钻研着这些碑帖,笔墨间渐渐流露出他对柳体书法的独特理解。她的作品在柳体书法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她研习米芾的书法,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渐渐地,她成为了地方书坛上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2023年,她又在杭州珍迹画院逐梦杯全国书画大赛上获得了金奖。
如今,黄如春已经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她的作品常常被展览和收藏,也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和追捧。黄如春深知这些成就离不开自己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
黄如春经历了从对毛笔的简单观赏到学习练习的过程,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执着诠释了一个古老艺术的精髓。她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不断努力,传承中华文化艺术,秉承以心传心的理念和情怀,在学习古人的智慧时,与古人对话,与智者对话。她也希望有机会将这种智慧和思想能传递下去,传递给爱好中华传统文化的学生。让薪火相传,将更多美丽的书法作品作献给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