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 字 文》浅释
之 九
作者:席建军
自序
《千字文》乃我国南北朝时期,梁代文学侍从周兴嗣所编撰之启蒙读物。据说梁武帝命人从书圣王羲之书法中选出千字,周兴嗣一夜之间将其编缀成文,惊现一篇四字体韵文,包罗天文历法、地理物产、历史典籍、礼仪修养。流传千载,影响八方。

此文彰显华夏文字之博大精深,更激发无数后生苦练汉语。余于偶然之间萌生斗胆注释《千字文》之念,缘于在初读之时,“拦路虎”(生僻字)竟成群结队,不解之处更多乎其多,这令我这个教育工作者甚感汗颜。遂逐字逐句查阅典籍,难懂之处多方请教,所获心得随笔记之,竟亦聚沙成塔。其间得到翟彦申、高安、陈敏昭、赵进卿、赵峰等诸多领导挚友们鼎力支持,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一并深表感谢。
但,心中仍惴惴不安,深恐一己谬误偏见误传、误导各位学者。若遇需纠偏之处,贵请诸位不吝赐教,定为之多加完善。
本《释评》依据蓝本《四体千字文》,其正文采用繁体汉字。与君同领略汉字之会意绝美,共感悟文义浩瀚深邃。美哉,伟哉。

曠遠綿邈 巌岫杳冥
治本於農 務茲稼穡
俶載南畝 我藝黍稷
稅熟貢新 勸賞黜陟
孟軻敦素 史魚秉直
庶幾中庸 勞謙謹敕
聆音察理 鑒貌辨色
貽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譏誡 寵增抗極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八十一、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注释】旷远:宽广辽阔。绵邈:连绵遥远的地方。岩:高山、山脉。岫(xiù):岩洞、山穴,山谷。杳(yǎo)冥 (míng):极深极远之处,神秘令人向往。
【释义】祖国之疆域幅员辽阔,江河源远流长,湖海宽广无际,名山秀丽幽深,奇谷气象万千。
【评点】华夏九州地域辽阔,山川秀丽,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极多,真谓是美丽富饶,蔚为大观。我们新时代接班人有义务有担当,通过不懈努力,将祖国建设愈加美好。

八十二、治本于农 务兹稼穑
【注释】治:治理国家。本:原指草木的根,引申为事物的根源。治本:治理国家的根本要务。于:后缀词,在于。农:农业。 务:从事,致力于。兹:代词,指“稼穑”两字。稼:本义是禾苗的穗和果实,引申为播种五谷。穑(sè):本义是收割庄稼。后世将春耕叫“稼”,秋收称“穑”。“稼穑”代表了整个农业生产,泛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农业生产过程。
【释义】治理国家的根本要务在于发展农业生产。因此,一定要致力做好播种收获等稼穑农业活动。
【评点】我国自古是以农业为主的农耕社会,历代有所作为的君主皆以发展农业为根本要务,且进行“亲耕”,以示重视农业生产。古代传说中的伏羲氏、神农氏,是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时期的领袖人物。汉景帝曾下诏: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八十三、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注释】“俶载南亩”出自《诗经•小雅•大田》:“大田多稼,既种即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亦有《诗经•周颂•良耜(sì)》:“畟畟良耜,俶载南亩。”(耜是古代一种农具,与犁上的铧相似)。俶(chù):开始。载(zǎi):从事。南:指向阳的方向。亩:土地,土地计量单位。南亩:泛指农田。
“我艺黍稷”出自《诗经•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代词,第一人称。艺:种植,种植方法。黍(shǔ)稷(jì ):古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黄米(黏米)叫黍;谷子(小米)称稷,黍稷在此代表五谷。
【释义】耕种季节到了,抓紧良机开始耕作农田,种植黍稷(黄米、小米)等五谷农作物。
【评点】适机耕作,把握农时,中国人讲究春耕秋收,五谷丰登。中国是农业大国,在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重视农业生产,“无农不稳”,农业生产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八十四、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注释】税:国家向征收对象按照税率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熟:成熟的、质量上乘的粮食。贡:进贡,贡品。“税和贡”两字,含义不同:由上位向下收缴,称为 “税”;由下位献上,叫做 “贡”。新:新鲜的,应季收获的粮食或果蔬。
劝:劝勉,勉励。赏:奖赏,此处指赏罚制度。黜陟(chùzhì):出自《书•周官》,亦作“绌陟” (chùzhì) 。黜是惩罚,陟是晋升。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劝赏”是对农户的奖惩制度, “黜陟”是对政府官员的撤免升迁制度。
【释义】收获季节,将成熟的新谷交纳税粮,进贡朝廷。官府根据“税贡”贡献大小对农户给予奖赏或惩罚。朝廷对相关官吏据此政绩予以职务的降撤升迁。有功者晋赏,有过者罚免。
【评点】自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以来,历朝历代都在不断调整赋税制度,因为如何征赋征税、赋税制度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农业稳固发展。

八十五、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注释】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被公认为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尊有“亚圣”之称。敦:推崇、崇尚。素:没有染过色的丝是生丝,称“素”;无字石碑叫“素碑”。敦素:敦厚,朴质,崇尚纯朴。

史鱼: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卫灵公亲近奸臣弥子瑕,疏远贤臣蔡伯玉,史鱼以不能“进贤退不肖”为耻,在窗下放置棺材,表示他即使死亡,也要以尸谏。秉:性格,秉性。直:正直,耿直,公正不阿。
【释义】“亚圣”孟轲崇尚纯朴敦厚,史鱼秉性公正耿直。
【评点】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颂扬孟轲性格敦厚,史鱼秉性耿直。如今,我们更应尊古尚贤,保持纯朴敦厚、正直善良品性。

八十六、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注释】庶(shù)几(jī):近似、相近、差不多。三国与晋朝时,称贤人为“庶几”。中庸:儒家的伦理思想。指处理诸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此乃最高道德标准。《三字经》曰:“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何为中呢?中不偏,不偏即是中。事情多有三个方向:左、右、中;好、坏、不好不坏。应该不取好,不取坏,正取一个中。《论语》中提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庸:庸常。最正常的、最健康的,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之道。
劳:勤劳、勤勉。谦:谦虚、谦逊。谨:严谨、小心。敕(chì ):检点、不随便。
【释义】这两句为倒装句:一个人若能具备“亚圣”孟轲的纯朴敦厚, “直谏”史鱼的公正耿直,再加上平日牢记勤勉谦逊、谨慎检点,保持内心清正,行为方正,那此人就差不多近乎“中庸之道”了。
【评点】儒家思想之所以宝贵,流传千古,享誉中外,在于祂提出的诸多具体原则,是我们经过身心修炼之后,克服贪欲私念之后,能够真正做到的,能够如约实现的。

八十七、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注释】聆:倾听,侧耳细听。音:谚语“听话听音,锣鼓听声”,指听话要听弦外之音,明白话语中的真正意图,就如锣鼓要善于听它的节奏和音响。察:审察、观察、觉察。理,内在道理,话中深层含义与真实意图。
鉴:本义是铜镜,引申为:观察、鉴别等义。貌:人的容貌仪表、言谈举止、动作表情。辨:辨别,分辨。色:有形的色相(指身体与容貌),色相与“心” 是相对应的一对词,色相由心生,《心经》中有详尽阐释。
【释义】这两句八个字为一对仗句式,是讲述通过察言观色透达深心的原则要领。通过聆听话语中的弦外之音,细察外在容貌与仪表举止,可以觉知话中深层含义,辨别出内心真实境界,因为有其外必有其内,有其内必有其外,“相由心生”。
【评点】对一个人外相和言语细微观察,可达此人内心和真实思想。一代重臣曾国藩,选用人时看一眼就知其人能干什么。他组建湘军,即是根据“相由心生”原理,掌握鉴貌辨色“三字诀”:黄、长、昂。“黄”是面色黄,土色黄才是人的本色,这类人忠厚。“长”是手足要长且大,这类人有力量、耐久力。 “昂”是精神旺盛、气宇轩昂,这样的队伍有斗志,善战。曾国藩对清朝晚期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深具影响,成为晚清中兴之扛鼎人物。

八十八、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注释】“贻厥嘉猷”一句,语出《尚书•五子之歌》: “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贻(yí)之本义:赠送、送给;引申义为:遗留、留给。厥:代词,为 “其” ,此处指代子孙。 嘉:(名词)善也,美也,上好,高尚;(动词)赞美、称道事物的美好。猷 (yóu ):道(立世之道、成功之道);功业功绩;忠言良谋。勉:勉励。其:代词,此处代指子孙。祗(zhī):恭敬有礼。植:树立(子孙立身立命)。
【释义】这两句八个字为一对仗句式,是说人要为子孙留下点什么?子孙要向前辈传承些什么?“贻厥嘉猷”是将称颂的立世之道、功业伟绩、忠言良谋传留给子孙后代。“勉其祗植”是勉励子孙后代恭敬遵从与树立根植安身立命之法。劝人向善,引人尚贤。
【评点】祖德深厚,可以兴旺千秋万代。以教化之德传家者,富贵可百代以上,孔孟家世为例;以道德及诗书传家者,富贵可数十代,以范钱两家世为例;以德行传家者,亦可富贵十数代,其例甚多。

八十九、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注释】省(xǐng):省察,反省。躬:自身。省躬:省察自身言行。讥:劝谏、劝诫,规劝。诫( jiè ) :警告,劝诫。宠:荣宠。与下一句中的“辱”,是对应而出。《道德经》第十三章:“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宠和辱是相连一对,有宠必有辱,所谓“宠辱与共”。增:增加,增进。抗:通假字,通 “亢”,亢极,炽盛。极:极限,极点。抗极:无以复加,达到了极点。
【释义】这两句是倒装句(文句为了押韵):越是荣宠达到极盛,越要时时反躬自省,时时听从与反思他人劝诫之言,有则改之,要避免因荣宠过多而物极必反,招致祸患。
【评点】一日三省,时常省察自身言行,听从他人劝诫规劝。因为自然规律是“物极必反”,若荣宠到了极点,宠必生变,变成辱,接下来就易演化成为下一句“殆辱近耻”,历史上此类例子甚多,切以为戒。

九十、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注释】“殆辱近耻”是《孟子•滕文公上》中原文 :“至人无已,神人无尽,殆辱近耻,道之士也。”
殆(dài):时间副词,表示将要、迫近。“耻辱”并不相同,内心羞愧为耻,外来欺凌曰辱。《论语》:“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若无礼失礼就会变宠为辱,外有辱,内必有耻,耻辱同步而来。近:靠近,走近。
林:山林。皋(gāo):水边之地。林皋,指林野与水岸,泛指山野,喻指隐居之所。 《庄子•知北游》:“山林欤!皋址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 幸:庆幸,吉而免灾。即(jí):接近、靠近。
【释义】接上一句文义,宠辱乃同生与共。面对宠幸要时时反躬自省;若感知周遭有危险耻辱之事将要发生,辞官作罢,退隐山林水岸,可幸免于祸。
【评点】古代为官,各种风险重重,有没有办法避免?有!那就是“林皋幸即”。见到局势危险,就会做好辞官准备,退归林泉,作隐士去了。下一句即是引用汉代历史人物真人实例,加以印证。敬请聆听下回分解。
(待续)
作者简介:席建军,男,河南省洛阳市洛宁人。1969年入伍,1974年复员。1976年起,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孜孜不倦,奉献终身,现已退休。平日欢喜读史阅经,兴起偶写小文。
杨庸,男,1976年生,江苏省常州溧阳人,喜爱文学,朗诵,热心慈善公益,江苏汖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惠众便民大篷车】发起人,长寿乡联盟企业委员会副会长,美音溧阳阅读会 秘书长。
十年专注于秋葵的种植与开发,被称为中国秋葵第一哥。秋葵农业结合文旅康养,通过丰富的体验,带给大家健康美丽平安 。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