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8月25日下午,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与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诗歌研究中心在广州,联合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诗歌文化传播之我见“交流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是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承接广东省社科联“‘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创新与岭南文化传播新战略学术论坛”的系列活动之一。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排名不分先后):陈希、徐肖楠、李磊、袁向东、世宾、老刀、梁念钊、叶紫、林剑纶、施维、郑德宏、粥样、紫紫、阿桃歌、梅老邪、郭锦生等。活动由郭锦生主持。活动上,大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诗歌文化传播的主题各抒己见。
8月25日诗歌文化传播座谈发言
徐肖楠
诗歌文化是个开阔多向、变幻灵动的观念,它往往包含诸多,一言难以蔽之。诗歌自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有特别的带动作用,当诗歌与文化共行共鸣,就组成了有特色和前景的文化,诗歌美感有泛文化现实需求,诗歌精神能塑造文化品质,诗歌理想能提升文化期望,帮助文化变得更优雅有致,更深入含蓄,更有诗意品质,更有想象空间。
不同的诗歌文化有不同的传播可能,一般有三个方向:一是特定区域内的文化普及,二是向区域外推广,三是区域内外交互影响。传播什么、怎么传播,取决于诗歌和文化的诸多关系:诗歌与文化是相互平行包含的,还是一者为主带动影响的?是关于文化的诗歌,还是关于诗歌的文化?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循环流荡的,还是向湾区外扩散延伸的?是追求普遍诗意的,还是偏于某些倾向的?是高端的还是普及的?
每一诗人不可能考虑诸多方面,但诗歌文化总体的现状、流向自会涉及现实经验和未来想象,不论什么样的内容、主题、形式、倾向或风格,都迂回包含诸多可能,最终是诗歌写成什么样和诗人怎么写决定的,由此判断诗歌文化是什么样。
出于湾区的特征性、普泛性文化期望,要实现的,似乎是普遍写作与阅读诗歌、普遍展开诗意生活影响,这可能要考虑几个突出方面:
时代气息。诗歌如要影响文化传播,或者使诗歌写作和阅读蔚为大观,就要与时代一体而相得益彰。诗歌和诗人从古与时代同行,这个时代沧桑巨变,诗歌自然与以往不同,随科技改变生活而变,在AI时代会日新月异,却又流荡古老的经典气息。
南方气息。湾区诗歌文化风格体现湿润的南方生命气息,有包容开阔而生机勃勃的独立生存气质。水的气息是南方气息的突出感觉,这里的生命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以水为媒,人与天地自然融和,深入血脉,影响人的生存习惯,秉性,体验等等,各种表达可能都带着柔韧湿润、坚实细致、淳厚绵远,这当深度挖掘,突出发挥。
生活气息。诗歌是一种生活,湾区生活已有特定风格,湾区诗歌文化是诗歌所表达的生活风格与生活形式的普遍性。AI时代改变了生活形式、生活感觉跟生活精神,怎么生活就怎么写作,若是清楚诗歌方向、清楚要写成什么样、清楚想要的诗歌文化该有什么品质,依托发挥这样的观念,就能去影响更多人写诗、读诗、理解诗歌、融入诗歌,形成一种诗歌感觉、诗歌生活、诗歌生存而遍及生活,诗歌文化自当蔚然成风。
诗意气息。诗意不仅诗歌有,其他文学艺术也有,但对诗歌的诗意表现要求更突出,诗歌文化最终为诗意文化和诗意生活而生,这是更深刻、更深处的文化存在和传播。诗意气息包含古典与时尚、经典与创新的诗歌品质,也包含形成诗意气息的意象、意境、形象、想象、象征、修辞、诗意逻辑等诸多美学化要素。在普遍追求诗意生活的风习中,才会形成诗歌文化,诗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融入生活时,会让生活更有诗意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