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随想
文/常刚
今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四十七周年纪念日,原松花江林业管理局工会主席赵宝成写了一首长诗,并配发了一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发在朋友圈里。读了赵主席写的诗,看了油画,触动了我的心灵,想起了一些往事。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是1967年10月由当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刘春华创作。油画一问世,立刻引起轰动,据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印刷出版了九亿张,成为世界美术史上的奇迹。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构思精妙,突出主题。画面中,毛泽东高大伟岸的身躯,坚定有力的步伐,坚毅的目光,传神的表现了青年世代的毛主席坚定革命理想和必胜信念。毛主席右臂夹一把伞,表现他为了革命事业,风雨无阻奋斗精神。
我第一次看到《毛主席去安源》这幅油画是在1969年夏天,当时,我家住在牡丹江林业管理局附近,我上小学二年级,暑假跑到牡丹江林业管理局大门口玩,看到有人在巨大的图板上临摹《毛主席去安源》,天气炎热,画师满头大汗,虔诚的一笔一划临摹,毛主席去安源画像轮廓逐渐清晰。我被当时的情景深深感动,从此,对《毛主席去安源》油画有了深刻的印象。
1970年3月初,我们家下放到方正县沙河子大队第六生产队——洼洪河屯,刚一进村,“贫下中农”就敲锣打鼓迎接我们“插队落户”,安排我们一家住进了崔姓农家的西屋。我走进昏暗的房间,迎面墙上居然粘贴着《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本来低落的心情,忽然开朗了些。
落实政策后,我们一家回到方正林业局,有一年过年,家家都要贴年画,由于父母工作忙,直到年三十上午,我们家也没买到年画,父亲去新华书店,看看还能不能买到年画。不久,父亲回来了,买的还是一张《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当时父亲是方正林业局教育科主要负责人(副科长挑头),和新华书店领导很熟,如果父亲提前和他们打招呼,书店领导也会留几张年画,但是我父亲并没有那么做。贴上《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家里喜气洋洋,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
《毛主席去安源》虽然是“文革”时间的产物,但这幅油画穿越了时空,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毛主席去安源》,象征着伟大国家和伟大民族精神,在当今国际国内严峻复杂的形势下,要像青年时代的毛主席那些,坚定信念,目光远大。不怕艰难险阻,稳步前进。
202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