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石佛寺
——记洛南县高耀镇会仙村农民协会起义旧址革命斗争风云
作者:任金良
陕西洛南东部蕴藏着浓厚的红色革命沃土,高耀镇更是红军入陕的战略要塞。这里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林丰河深,立地条件艰苦,但这里的群众具有伟大的斗争精神,一直受到红色革命的浸染,具有深厚的革命情怀,革命基础很强,强大有力的推进了革命胜利的进程。 高耀镇会仙台农民协会就是早期共产党人领导和发动、组织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团体之一,位于会仙村会仙台。
会仙台位于洛南蟒岭北麓的高耀镇,地当秦豫毗连之界,北通河南卢氏,东连丹凤峦庄、桃坪,南界丹凤庾家河,西达高耀镇三条岭、鸡头关。这里山高峰险,峡道一线,森林茂密,有古刹一座,名曰石佛寺。寺内可容千余人。地居要冲,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我党建立农民协会旧址之一。

高耀镇自古就是兵家割据称雄的必争之地,地势险要,便于开展游击战争,而且此地群众受压迫深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缤纷战祸连年不断,人民反抗强烈,但这里也多次受过革命的洗礼,1928年渭华起义的部队曾在这里组织农民协会。1928年1月17日,许权中(旅长)旅部驻扎三要司(黄村)后,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由刘志丹同志带领部分干部战士,深入农村宣传鼓动,启发群众。于是在三条岭、高耀子、会仙台、鸡头关、峦庄、吊棚沟、真人沟等地出现了算卦、传诗、讨饭、钉锅、拾字纸、剃头、卖刀子、货郎担等谋生的人,他们很快和穷人交上了朋友。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果断地镇压了民愤极大的恶霸何豹子,劣绅何品堂、阮华生、罗秀云,土匪丁克盛、许海水,并给贫苦农民发放了粮食和衣物。

1928年3月13日由左全中派出党的干部周同志根据党的指示,带领一批党员宣传组织农民在石佛寺召开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并发出通知,14日由周、陈、白三同志(系许旅人)组织会仙台农民在石佛寺开会,群众才知道来人是许旅,后在吊蓬沟口(今丹凤)集中约300人,在姓周的同志带领下,肩扛锄头、䦆头,手持斧头、镰刀、木棍,向鸡头关进发。沿途高呼“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卖国军阀!”“组织起来闹革命!”行至三条岭时,捉住土豪恶霸吕能俭及其儿子吕绍宏和收税的张映斗拉到鸡头关处死。此时,群众情绪激昂,民心大振,随即又在鸡头关成立了以会仙台农民为主体的农民协会。

会仙台农民协会有会长、副会长,下设组织民政、事务、文化等委员、刘志丹同志带来的周、白、宋家辉、汪、胡、张等部队同志(名字不详),周任会长,其余六人和当地农民王向礼任副会长;农民李恒福、王金春为事务委员;王占奎、姜家声任军事排长。

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下,分了胡家川“茂盛恒”和财东李芳的粮食和龙窝吕东山十几石稞子、300多斤食盐。农民协会组织一下子发展到龙窝、三条岭、高耀子和今属丹凤的庾家河,马家坪、写家梁、大小石门等地,许旅陈营长带领会仙台农民王金春、余盖海七、八十人在马家坪成立了分会后,会长白学福,副会长桂家训、白福寿等,会员千余人,会址设在余代石(土豪恶霸)屋场(今属丹凤县),积极开展活动,并先后处死了陈德昌、李荣昌、路德敬、陈衡娃和汪丰奎的女人等坏蛋,并在峦庄民团团总阮华生墙壁上写有“耕者有其田”,“打倒劣绅土豪”,“实行土地革命”的大幅标语。嗣后,对农民协会组织进行了整顿,先后处死了贪污受贿的副会长王向礼和吃、喝、嫖、赌的余盖海、吉占堂,从而纯洁了组织,巩固了农民协会。

建国后,为了纪念会仙台农民协会革命斗争的业迹,把石佛寺定为革命旧址,树碑立志,永记千秋。洛南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对原建筑物进行了重修,会仙台农民协会位于高耀镇以南六公里处的乾江河畔,四面环山,农民协会旧址位于会仙台以北,一河之隔,曾为村小学,距村委会北一百米处,院内院落长30米,宽20米,原来内有戏楼一座,两个厢房,一个灶房,共房舍九间。

院外西南角立有农民协会旧址石碑一块,如今农民协会旧址历经风雨侵蚀,历史沧桑,风雨变故,已然倒塌,淹没在荒草废墟之中。但它留下的红色革命故事代代相传,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敬礼膜拜,聆听那段艰苦岁月中烽火硝烟的战斗传奇,当年参加农民协会的后代像李玉禄等,也不断地讲述着那曾经辉煌的家族历史,用血色灿烂的红色斗争精神造福桑梓,奉献百姓,过去那种革命激情的深厚积淀如今依旧厚积薄发,在盛世中国的伟大复兴中摇曳着血色浪漫的无限春风……

任金良,洛南县高耀镇公用事业服务站干部,爱好文学,喜欢书画,偶尔飙歌,间或体育健身,广交好友,策马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