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写的是诗人孟浩然夜归鹿门山的见闻与感受,从而抒发了自己的隐逸情怀。这首诗既写出了鹿门山黄昏时的清幽景色,又间接反映了诗人恬静的心境,写得洒脱超俗,句句清新自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山寺的钟声回荡在山谷中,已是黄昏。首句写的是宁静的景色,并交代了时间,让人感受到山景的清幽。
渔梁渡口一片喧闹,人们急着强渡回对岸的家中去。“争渡喧”写出了场面的喧闹。
开篇的两句,一句写静景,一句写喧闹的景象,两者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是远离尘世的禅境与喧嚣的尘世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们上了岸,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此时,诗人也乘坐着小船回家去了。他的家不在炊烟袅袅的江村中,而是在幽静的鹿门山中。
这两句承接着前文,具体描写日暮归家的情景,写了两种归家,形成了对比,既写出了世人与诗人归途的不同,也写出了诗人隐逸与淡泊的情怀。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这两句描写了明月朗照,夜归鹿门山的情景。
日暮了,鹿门山被暮霭笼罩,朦胧一片。月亮出来了,月光如昼,照映着山林,树林间的暮霭散开了,树影变得清晰了。一句“鹿门月照开烟树”把鹿门的夜色写得迷人。
这山林之间,一片静谧。诗人悠然地走在山路间。忽然,不知不觉来到了庞公当年隐居的地方。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里,山岩如天然形成的门洞一般,松间小路幽静,没有尘世的纷扰,只有山林禽鸟相伴。在这里隐居,日子恬淡、飘逸……
整首诗按时空顺序描写了从黄昏到夜晚,从江边写到山中的见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了清幽的山林夜色图,意景恬静。同时,这也是诗人从俗世通往隐逸之地的道路,抒发了诗人恬淡超脱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