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再游昆明池(上)
文/刘玉伟
2023年7月7日,我们跟随西安和爱公司来到位于沣东新城的昆明池游玩。昆明池又叫七夕公园,2017年10月21日,在昆明池七夕公园开园不久,我们就和家人来这里游玩过。那天再一次来到昆明池七夕公园,当我们乘坐的大巴车一走到公园的公路上,以前来过这里的人都会惊呼,才几年的时间,这里的变化好大好大啊!
我隔着玻璃窗看到,在夏日的阳光下,通往公园的道路更加的宽阔平整,路两边绿树成荫,路两边的花坛里也都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2017年,汉武帝训练水军的雕像还没有建好,我们那天远远地就看到气势高大宏伟的汉武帝的黄铜雕像,在阳光下更是闪闪发光,璀璨夺目。

昆明池七夕公园地处西安城西的沣水和潏水之间,总占地2255亩,水域面积707亩。昆明池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一个建于两千年前的人工湖。是西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之初,汉武帝为了练习水战,训练水军而在滈河旧河道的地洼处开工修建了“昆明池”。池址面积10平方公里,所引的是南山之水,即今天源于秦岭北麓的沣河、滈河、潏河等河流的水。
我们走进昆明池七夕公园后才知道,2100多年前汉武帝修建这样一个超级人工湖,一是为了训练水师,为开拓疆土做准备;二是为了满足汉长安城用水需求,同时又兼顾了关东运粮进京城的漕运需求。昆明池在当时真的是一湖多用,非常重要。就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昆明池还多次被疏浚,直到唐末宋初,随着长安城的东南移,昆明池才渐渐被弃用而干涸。

昆明池是陕西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型人工湖,也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人工湖。昆明池在当时,除了训练水师外,还成了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们泛舟游玩的地方。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的班固在《西都赋》中就写到:“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这里的昆明指的就是昆明池,牵牛织女指的就是昆明池东岸的牵牛石像和西岸的织女石像,云汉指的就是天河的意思。
关于昆明池,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秋兴八首.其七》诗中也写到:“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麟甲动秋风。……”翻译过来就是:昆明池的波光映着汉朝开凿的功劳,武帝训练水军的旌旗依然飘在眼中。西岸织女石像空对着夜空明月,池中的石鲸(昆明池中的石刻鲸鱼)摆动如沐浴雷雨秋风。这里的武帝也指唐玄宗,他为了攻打南诏,也曾在昆明池演习过水兵。

昆明池东岸的牵牛石像,还有昆明池西岸的织女石像,都是由火成岩雕成,造型古朴粗犷。后人就将这对石像分别称为石婆、石爷,并建了石婆庙和石爷庙,他们也认为石爷和石婆就是牛郎织女在人间的化身,昆明池的水就是天上银河的水落到了人间,也隔断了牛郎织女这两个恩爱夫妻。每一年的七夕节,来庙里烧香磕头的男女老少都很多。这也是昆明池又被称为“七夕公园”的原因。
昆明池到了唐末宋初,这里已经成了干涸之地,成了大片大片的农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开始在这里修建斗门水库,历时6年水库就建成了。斗门水库的“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是全国水利发展改革“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是陕西落实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和开展“柔性治水,系统治水”的重大工程。项目选址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河东岸地势低洼并具有天然防渗功能的原昆明池旧址,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在满足沣东新城和沣西新城200万人饮水的基础上兼顾了沣河分洪,蓄洪和滞洪功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壮举。

刘玉伟,2023年9月8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