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1421
腊月回乡值故园拆迁
牛能
墙涂拆字巷堆沙,白首思归愿太奢。
若与乡人明岁见,应无雅致问梅花。
只首句实写拆迁情景,后三句均采用联想手法,虚写拆迁后再回故园的境况,落句以“应无雅致问梅花”这一典型的行为反衬乡愁难留。(归樵)
1422
吟钟表
奚道华(安徽)
子午较长短,参差逐后先。
毕生相挤压,未出小圈圈。
构思不同寻常,立意以小博大。“较长短”“逐后先”“相挤压”“小圈圈”道尽了职场的内卷,精警。(归樵)
1423
乡愁
李增山(北京)
难忘持枪立戍楼,雁门关上起乡愁。
归田依旧乡愁起,愁在边关那一头。
采用相应交综的技巧,由戍边的“起乡愁”到归田的“乡愁起”,在时空的转换中,由乡愁到国愁,不仅可见诗情的深化推进,且读来有一种整齐的节奏美。(归樵)
1424
喜 鹊
池健(浙江)
攀上高枝便仰头,嘴巴动下似名流。
何才得管人间事,报喜连连不报忧。
赋于喜鹊小人意象,凭攀高,动嘴巴,报喜不报忧而得志,见讽喻。(归樵)
1425
登小梅岭
郭定乾
放目千村雾气漫,可堪万姓染新冠。
掉头翻羡梅花好,不畏瘟君不畏寒。
在特定的情境下,赋予梅花“不畏瘟君”的新意蕴,进一步突出人的无奈与不堪。(归樵)
1426
题照《吉林延吉城管撕春联》(新韵)
陈国霞(浙江)
才将联字换桃符,偏遇城隍大扫除。
门侧墙头无死角,春风不敢入屠苏。
巧借王安石《元日》“换桃符”“春风”“屠苏”意象,让调侃讽意尽留言外。(归樵)
1427
傍晚乘大巴归家
卢贤德(青海)
百里归途千叠丘,倚坐浑如观景游。
车灯汇入银河里,浮月沉星共逆流。
唯美的意境由远近、纵深空间组合而成,极具画面感与动感。(归樵)
1428
雁门关怀古
赵迪生
封侯未着起争鸣,都为将军抱不平。
谁念雁门关隘下,如山战骨尽无名。
颠覆“李广难封”的固有观念,反向立意,更见悯民情怀。(归樵)
1429
游 园
宋善岭(江苏)
园中独步岂无聊,赏罢红梅过小桥。
偶遇闲翁三五个,白云亭下说狂飙。
注:狂飙为热播电视剧名。
说狂飙,看似闲聊,实则意深。(归樵)
1430
拟古
何其三
那春芳草碧青青,那曲离歌未忍听。
那处柳枝含泪赠,那时十里一长亭。
重复节奏的催化,使离别咏叹的情思得以充分表达。(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