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漫谈》(五)
道之以法 术之以象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天降此缘岂虚休
百年瘗后瑞气留
道遗残香无粉艳
术遍江月映孤舟

若从宏观上看宇宙,一切简单、自然且泾渭分明,亘古洎今永恒不变者曰道,道是宇宙本体及其运行规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者为术,术是宇宙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赫赫宇宙,道由术显,术由道生,道在术中,术在道中,两者浑然一体。所谓“悟道”其实如之简单,道交感应,理象分明,将道与术的关系正确把握,以术求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正如《心经》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经纬两仪文化洽,调和四象大道成。世界文化无论多么庞杂繁芜,当然最终不过两类,即道性文化与术性文化。道性文化以宇宙法则(自然规律即天道地道)及社会法则(人道)为核心,研究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注重“形而上”的理论哲学层面;术性文化以宇宙现象及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物质现象及精神现象)为研究对象,注重事物的产生、发展及衰亡对宇宙自然以及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注重“形而下”的实践应用科学层面。
术性文化在西方又称之谓知识。中国古人将修道、布道、行道以及传播道性文化者,称之“道士”。而将道性文化中术数原理运用于社会实践者,称之为“术士”!所以道性文化偏重于抽象玄妙的智慧之学,术性文化则偏重于具体应用的聪明之学。例如中医,中医理论属于道性文化,称之医道;中医应用属于术性文化,即中医知识,称之医术。
文化与知识(道与术)的社会价值定位关乎国家教育之方向!人类社会一切利益实现活动,其实就是道与术、公与私、整体与局部的斗争结果。人类社会追求“人人平等”以及合理共享人类资源。而历代“家天下”的国家统治者却通过暴力、政策、税法等,将社会财富向国库或掌控国家政权的利益集团手中聚敛。所以,导致国家与社会之间“公与私”的矛盾不断积累、爆发,乃至朝代更迭。所以 ,自古能够长治久安的统治集团,必须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构筑平衡之道(中庸之道)。而这个平衡之道的基础,一定是“道德”建设,即文化建设,包括宗教文化建设。这就是政教合一(文化与政治统一)的国家,如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能够长久立世的原因之一。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类社会若想长久存在于地球,就必须在自然之道与人间万术之间,实现平衡战略,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技“术”创新,来破坏地球本已脆弱的生物平衡链条,导致天道地道对人类社会的无情报复!而人类社会内部,亦当实现王道政治,予以统世!《易经?系辞传》指出一切事物都是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循环往返中“生生不息”的。而一切阴阳变化,在人类社会所体现出的就是竞争、斗争甚至战争。所以,如何合理分享社会财富,是社会阴阳矛盾能否减弱的关键!而和谐就是动态平衡,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经济基础中的财富配置,属于调整社会关系的枢纽。国家(统治者代表阳)与社会(人民代表阴)在资源配置中“不患贫而患不均”。西方乌托邦思想(财富全民共享)及东方的大同社会思想(财富由社会拥有而非国家拥有),其实,都是代表了弱势群体的民本思想的呼声与要求。人类既然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本有的阴阳平衡规律,就必然波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易经》有“生生之谓易”之说。宇宙从何而来?中国古老的哲学认为,宇宙是从混沌未开的太极之中生发出来的,而这个无处不在,却创生万物的混沌未开的太极之气,佛教曰“法性”,道教称之为“道”。太极生阴阳两仪,阴阳两仪生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四象生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犹如悬挂于天空之上,故为“八卦”(古之挂与卦通义)。八卦复叠排列,形成六十四卦。宇宙任何事物的变化皆遵循这个规律,不过为六十四种表现形态而已。
《易》之《序卦》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人类脱胎于自然,一切自然规律当然皆适用于人类,这毋庸置疑。当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人通过破坏自然及杀戮其它生物,来满足一己之私。自然界生物链条本有的和谐,被人类打破,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其实,这是人类集体携手去实施慢性自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前,是以道驭术还是以术摧道?中国太极阴阳之学,早已为人类的和谐永续发展给出了答案。中国的重农抑商古策亦由此而来,农者属于土地粮草循环经济,而工商活动则往往掠夺地球生态资源甚至不可再生资源,这就打破了地球生物链条的和谐共荣,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共同家园,所以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未来当会得道多助。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全国大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您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4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短小说不得少于三百字.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8月1日起至2024年1月底 截稿。
6. 阅读量与系统后台统计不符的一律视为购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永远不得参本平台的赛事!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100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3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10元。
投稿处:主编,希望之梦(木易)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本平台征文不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