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涛的倩影(散文诗)
文‖毋东汉

海涛,这既是一道激情的风景,又是一位年轻女诗友的名字。这名字铭刻在我的心头,几十年了,时时刻刻会翻起血色的浪花。
最近,她的同村诗友剑利先生。深情地要为海涛编一本书,虔诚地要把海涛遗著和诗友们的痛苦记忆通统融合为欣慰。他此举功德无量,同时也拨动了我怀念的琴弦。我努力提开记忆的大闸。
当年,我身陷民办教师的尴尬,节假日寻觅摆脱经济拮据的办法,受聘充当了《学生作文报》特约编辑,从而结识了海涛,感受到她的善良、温柔、隐忍和才华。
主编李武迅,艺高,人胆大,敢为人先,为《学生作文报》招兵买马。招聘编辑的广告时时挂牌,能坚持到底的编辑却不多。由于供、产、销路皆不畅通,工资不能按时发。李武迅想尽了办法,编辑们也在困苦中挣扎。创业难,办报更难,不办报不知酸甜苦辣!
在我的脑海里,涛声依旧,时常映现出四幅海涛倩影的图画:
第一幅,可谓《海涛吟哦图》。海涛低着头,面对手捧的诗稿,擦肩长发遮住少半边脸,她在咀嚼着诗句词语,因为读者是学生,生硬不得,反复推敲,炼字炼句,自己嚼碎咬烂了才好见诸报端,厚积薄发!
第二幅,可谓《海涛隐忍图》。一间屋里,挂着蚊帐,床上铺着新买的床蓆,蓆纹粗楣却亮白。床角似乎有薄褥或折叠的床单。海涛盘腿坐在床上,正是午饭时刻,她却疑似午休。我问她:“你,吃午饭了吗?”她所答非所问,笑着说话:“早晨饭吃得迟,我这两天……今日天气,实在热死人啦!”我猜测,她晚上要和蚊子周旋,白天要在饥渴、炎热、劳累、繁忙、抑郁中挣扎。我,始终不明白她的回答。
第三幅,算是《海涛领教图》。很模糊的一张照片,隐约可以看出,海涛俯案执笔,在稿件上斧正错误。旁边站的戴着鸭舌帽的我,指着稿纸说着什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是好为人师的我,介绍编辑符号的应用法。热心的摄影记者,拍下这黑糊糊的剪影,我调侃:“傻瓜机子,傻瓜照,照傻瓜!”
第四幅,当然是《海涛汹涌图》。无边的大海,无涯的浪花,映着青春的血色,含着泪水的盐一样的苦涩,海涛的笑容溶解在海水里。蔚蓝色的涟漪,像寓所的床蓆,层层浪花像海涛捧着的稿纸。涛声阵阵,像海涛吟哦着对读者的知心诗话。汗为文学新苗浇洒。
四幅图画,在我脑海里展现,模糊而清晰,袖珍而宏大,逼真而飘渺,强烈而淡化。但是永远不会消逝。我恨天不睁眼,怎忍白发送黑发?
海涛倩影与我同在。
我的脑海,涛声依旧:哗,哗,哗,哗——!……
2023-9-6-于樵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