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福清】《三福群英——林秋明人物通讯集》即将出版
“文化福清”由福清三福文化研究院主办
《三福群英——林秋明人物通讯集》即将正式出版。这是作者从事新闻工作23年以来的总结。全书分为“文艺天地”“革命本色”“收藏人生”“商海搏击”“业界精英”“为民情怀”“爱心善举”“杏坛春秋”8个部分,收录人物通讯110篇,约70万字。该书图文并茂,有些篇章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欢迎购买,每本预收定金100元,多还少补。
《三福群英——林秋明人物通讯集》后记
我从2001年炒了福清市工商银行的“鱿鱼”,跳槽到《福清时报》社,正式开启了新闻工作模式。2004年,全国报刊整顿,清理县级党报,《福清时报》停刊,改办侨刊乡讯性质的《玉融乡音》。2006年,福清出于社会发展需要,《玉融乡音》改名《福清侨乡报》。2018年,国家要求地方媒体进行融合,于是《福清侨乡报》社不再存在,与福清电视台、福清市人民广播电台、福清新闻网合并,成立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叙述《福清侨乡报》的变迁,是为了说明我采写的文章风格也在不停地变化。之前,《福清时报》是党报,新闻稿件突出党性原则,一般要树立高大上的形象。《玉融乡音》《福清侨乡报》是侨报,自然要突出“侨”的特色,要围绕“侨乡”“侨声”“侨情”做文章。
1990年,我毕业于龙岩财经学校财会专业,取得中专文凭,后来到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福建分院进修党政管理,取得大专文凭。回过头来,真要感谢这张文凭,否则不能从事新闻工作。因为新时代新闻工作要求,没有取得大专以上文凭者不能从事新闻工作,也不能领取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颁发的新闻记者证。
屈指算来,我从事新闻工作已经有23个年头了。采写、拍摄并发表了无数新闻稿件和新闻照片。同时,作为文史工作者,还发表大量文学、民间文学、文史类作品。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是采写消息和通讯,但要采写一篇拿得出手的通讯,尤其人物通讯,就要有真功夫。它考验作者的文笔功底和知识面。
我自认为最擅长人物通讯。收入本书的110篇人物通讯是从已发表的众多人物通讯中遴选出来的,跨度长达23年。为了展示写作历程,早期显得稚嫩的、较短的人物通讯也一并收录。此次只对个别字词句做了适当润色和规范化处理,基本保持首发的模样。少量篇什做了较大改动,部分文章题目有更改,增加了当时未能见报的照片和现今的照片,力求图文并茂。
新闻工作是苦差事。新闻工作者还被列为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可见新闻从业人员没有强大的敬业精神是不行的。23年来,我历经了差点被洪水冲走、被台风卷走、命丧车轮,被曝光对象威胁,被要求登报道歉,被扣罚工资及绩效,名字不准见报,被领导及领导的领导停职、写深刻检讨等等。据说,这是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都会遇到的“家常便饭”。还好我命大,又犹如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依旧在新闻工作的路上坚毅地前行。
我出生于1967年,早就年过半百。这样的年纪,自然是进入回忆和总结的时期。我有剪报的习惯,剪贴的册子与腰同高。十分庆幸的是,我在海内外报刊发表的文章基本保留了下来,只要将剪报翻阅一篇,立马就可以找到,而且何年何月何日发表一目了然。此次我将绝大部分人物通讯结集出版,并写了上述文字,算是对新闻人生的一个总结吧!
林秋明于2023年9月1日
林秋明,福清市社科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福清市第九至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文史编辑委副主任、智库成员,福清三福文化研究院院长,福清市非遗研究会会长,青岛科技学院研究员。福建省老字号协会、福清非遗保护工作评委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兼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明史学会戚继光分会、福州市作家协会理事。福清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曾获评福州市“十大读书明星”、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已出版著作42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