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的背后 有多少是自愿的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写在前面:首先声明一点,这个问题对事不对任何单位和个人。纯属就事论事,请不要对号入座。
现在有孩子在各年级就读的家长朋友们,会不会和我一样,时不时的孩子就会带回一些需要家长签字的告知书。其中,几乎所有需要购买的都会标有“自愿”的字样。我不知道,自愿的背后有多少是自愿的。但我知道,自愿的背后,是家长太多的无奈、辛酸,抑或是某些利益链。

凭心而论,但凡只要是学校下达的“任务”,那真个是比皇帝的圣旨还圣者,做为家长,你若不自愿,连你自家小孩这一关都过不了。其实,正常要买的还是要买,比如校服、学习资料什么的。但凡事套用“自愿”,就有待商榷了。不是么?好比买校服,那个家长不自愿试试?在校学生你没有校服,恐怕连校门都进不了。

这年头,只要想让你掏腰包,那来头真是一个冠冕堂皇,再加上有“自愿购买”的提示在先,既是有事,也可以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总而言之,各种“合理”的收费以及“自愿购买”的背后,存在太多的不合理和强制性了,甚至说带有点胁迫,都不为过。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