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素 的 刀
文/李建州/甘肃

刀,尘埃湮埋与岁月洗涤不了的铁质冷光,闪耀着冰冷的孤独,在茅厕透光的窟窿里和蛛网缠绵,无助地将曾经的辉煌追望。这是一把历经岁月洗礼最后宿命于此的刀,但它也曾年轻过,有过无限的荣光。
刀的一生,是磨砺与撕裂,是火与冰的交织,是游走在钢与火之间的锤炼。冰冷的躯体,在淬火中软化,在手掌间荣生,在岁月里埋没。残留的指纹寻觅不得,曾经的铸造者溘然长逝。然而,这冰冷的躯壳里,盛载的不仅是寂寞,也有过往的儿女情长。

曾经在厨房的世界里,它是王是霸,是盛在碗里装在锅里的食物缔造者,更是世间生与死的抉择者。这是一把经历丰富的刀,迎来送往,铸就了曾经的辉煌。它和田间野卉打过交道,也和山珍海味有过交往,更亲自断送过无数生灵,甚至也为主人长势撑腰。
晨曦初照,露珠滴答。这把刀静置于案板之上,一袭晨光照亮了它的利刃。它是那么宁静,那么淡然,在闪耀登场的前夕,把自己的内心调和得恰到好处,不显山不露水。当阳光穿透窗户,映在刀身上,它似乎在微笑,笑这世间的荒谬诡诞,笑自己的高傲冷骨。它清楚野卉的根茎,更知晓骨头之间的空隙,素荤通吃,软硬不惧。

夜幕降临,星光闪烁。这把刀在月光的照耀下,更加明亮。它盘算着一天的收获,虽然它是刀,但在这个世界上,它更像是一个大彻大悟的圣人,宠辱不惊,闲敲灯花。
人是借着刀的寒光虎虎生威。敢与人偷袭的公鸡,敢跷后蹄的牛马,敢撕咬脚踝的土狗,从来不会畏惧人的足智善谋,没有寒光的庇护,在它眼中一切都是危险分子或是舌尖美食。我看着一把刀剁过啄人的公鸡,宰过脾气怪异的牛马,那条土狗在黑夜里发现了咄咄逼人的寒光,挣脱了缰绳,带着村庄的嘈杂,不知去向……
然而,在这貌似风光的背后,谁又知道这把刀的内心,其实是一颗慈悲的心。它看到了生命的可贵,看到了刀下亡魂关于死亡的畏惧。当无数次发现刀刃割不准动物的脖颈,插不进骨缝之时,注定它将会选择另一种生活——选择吃素,选择不杀生,选择放下屠刀,慈悲为怀。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也许,这把刀就是为了荤腥而生,为了嗜血为乐,这是它的使命,一旦弃荤为素,它比谁都清楚,这意味着它的终生使命也已接近尾声。
虽然这把刀切断过无数的生命,但它终究选择了吃素,选择了不杀生。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曾经的不可一世买单,更是对死亡的忏悔。它以自身的行动,诉说着对和平与慈悲的向往。于是,当它金盆洗手与荤割袍绝交之时,它知晓从今往后,每一次吃素非但不会变钝,反而更加明亮,更加锐利。它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吃素的信念,诠释着慈悲的心经。

在它走出厅堂搁置杂物之前,我也带着自己的疑惑与之畅谈。曾经的诸多磨难,千锤百炼,是为杀生而来的。不过人也一样,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怀揣。一把吃荤的刀,有些喜欢显露在外,有些喜欢背后使刀。但不要曲解,一把吃荤的刀都是凶残的,一把吃素的刀从来都是慈悲为怀,从不杀生。它之所以选择放下,正是懂得释怀,看透一切。
我清楚在这把刀上,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一个关于吃素关于慈悲怜悯的故事。它似乎在告诉我,无论身处何地,都要有阳光的心态,都要有慈悲的心,都可以成为一盏明灯,照亮别人的路,照亮这个世界。

其实,诸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把刀,一个分辨不清吃荤还是吃素的刀,理性占据上风之时,我们因沉着应对选择吃素,感性占据上风之时,我们往往因冲动而成了一把吃荤的刀。诚然,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即便这个世界并非完全光明,但当我们拿起或者化作这把刀的时候,我们定会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很多时候,选择吃素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信仰。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李建州,甘肃合水县人,甘肃省作协会员,高级教师。发表作品四百余篇,散见于《未来导报》《读友报》《甘肃工人报》及地方期刊杂志,部分作品发表于中国作家网、都市头条、书香神州、陇东黄土地文学、塞北文学、兰苑文学、九州作家、西部风微刊、蒙东作家等网络平台,2017年8月参与合水县县委、政府组织的《合水旅游概览》一书编辑,并担任副主编,2018年8月承担合水县县委、政府组织的《合水八大文化》之《秦直道文化》部分编写任务。2017年出版散文集《生命的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