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秋迭易,岁月轮回。迎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建局70周年,《西南铁道报》创刊70周年,看到《成铁微家园》发布的《铁路老物件会说话丨在老照片中回忆那段奋斗的岁月》,讲述了襄渝线临巴溪站区职工同乐站《影集》,保存完好的178张老照片的故事,一下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当年全局开展的文明、文化、生活线,创建文明片区同乐站的那段难忘的岁月。
岁月轮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是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沿线职工家属精神文化生活极端匮乏,能看上电视、录相,唱唱卡拉OK,跳跳舞,打打蓝球、羽毛球、乒乓球,就算最大的奢侈。
那些年,我在重庆分局文明办工作,协助孙仁智主任,同分局工会邓邦华副主席,宣教科赵树贤科长,生活女工科黄洪碧科长、王宝生协理,运输、货运、房建等科室的同志,跟随饶学德书记、吴家梁主席,深入管内干(支)线,创建文明、文化、生活线,创建文明片区同乐站,把沿线车站零担仓库闲置部分,装修改造成站区职工同乐站,局、分局工会,随即配上地面卫星接收锅盖,镭射灯,彩色旋转灯,音响,卡拉OK机,录放机,彩电,投影仪,乒乓球台,台球桌,桌椅板凳,还为有条件的站区,规划修建了蓝球场,羽毛球场,花台、花带,硬化了家属区路道。
1989年3月,被称为“金三角”的宜珙支线金沙湾三等站,首批建成分局文明片区以来的10年间,分局管内1005公里干(支)线108个站区,全部建成拥有同乐站,环境绿化,生活设施配套齐全,鸟语花香的文明片区。
夜幕降临,站区同乐站彩灯闪烁,职工家属欢聚一堂,看录相,打乒乓球,唱卡拉OK,打牌,下棋,不亦乐乎,踩着乐曲声里的鼓点,在这里度过无数个同乐舞会。不少同乐站利用闭路电视放映,特意为片区职工生日点歌,当中央新闻联播结束,播放完《成铁新闻》《重铁新闻》后,接下来播放一首邓丽君演唱的《甜蜜蜜》,祝线路工区职工王小波,32岁生日快乐!让这名职工好不激动。
回望创建文明片区同乐站那些年,各级组织重心下沉,形成合力,党委领导,行政出钱,文明办、工会抄办。行政每年为文明办划拨30万元,下达上百个环境建设项目,调动站段数百万元,净化美化班组环境。
饶书记亲自带领机关干部,一个点一个点的跑,与站区职工结下深厚的感情。
夜深传来蛙鸣声,星光辉映碑木镇。成渝线碑木镇片区,职工们听说饶书记、吴主席带领机关干部要来片区建同乐站,张工长夜半三更打着火稿,跑到工区坎脚稻田里,打来许多火稿黄鳝,中午亲自下厨,泡椒黄鳝,炒猪肝,回锅肉,蒜泥白肉,凉拌豇豆,凉拌藤藤菜,泡水咸菜,工区食堂摆上三桌。职工们同饶书记、吴主席一行共进午餐,泡椒黄鳝下绿豆稀饭。饶书记、吴主席同职工们边吃边聊,干群其乐融融。
潘居正分局长,特别关心同乐站,下站区检查行政工作,亲自检查同乐站文化设施到位情况。一次,在分局召开的文化线专题会上,内江地区工委主任熊礼贵,提出内宜线三多寨站区建同乐站,潘局长立即安排工会调查,工会的同志雷厉风行,实地调查,拿出方案,潘局长签批18万元,为三多寨新建了蓝球场、同乐站,配上同乐设施,让这个前不挨村后不靠店的偏僻站区,有了职工的娱乐场所。
对于建同乐站,吴主席更是操碎了心,亲自带领工会的同志,从同乐站的规划,装修,到文化设施的配送,倾注了大量心血。同乐站建好后,从工务段调来轨道车,装上地面卫星接收锅盖、台球桌、乒乓球台、彩电等文化设施,一个站区一个站区送去,常常天不见亮起程,夜深人静才送完。
那天下午16点过,临巴溪站区职工就等着分局工会的同志,随同轨道车送来乒乓球台,台球桌,桌椅板凳,地面卫星接收锅盖,卡拉OK机,彩电,录放机,音响,彩色旋转灯,镭射灯等活动器材,等到21点过,轨道车才开来,职工们敲锣打鼓迎接,让工会的同志非常感动,大家深切感受到:边远小站工区的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多么的渴望啊。

二
时光轮回到1992年6月,为“纪念成渝铁路通车40周年”献礼,四川省文明办,率领成都、内江、重庆三市文明办,汇同局、成都、重庆分局文明办等相关部门的同志,2日清晨,从成都出发,历时4天,对沿线站区文明、文化、生活线全面验收,同志们所到之处,无不被站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深震撼。
2日晚,天气闷热,资阳配件厂,宽敞的文化活动大厅,热闹非凡。我们同片区职工欢聚一堂,踩着欢快的鼓点,融入站区同乐舞会。
一曲优美的舞曲后,年近半百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李之侠,欣然走上舞台,接过麦克风:今晚能和站区职工欢聚一堂,非常高兴!你们为大动脉安全畅通,默默战斗在成渝铁道线上,为振兴四川经济,做出了无私奉献。请允许我献上一首多情的歌,以此表达我对站区职工的感激之情: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唱出了省文明办主任,与站区职工的深厚感情,唱出了成渝文化线建设的实实在在。同志们伴随李主任浑厚雄壮的歌声,翩翩起舞,浑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4日晚,荣昌站区文化活动楼,同乐站大厅射灯闪烁,人声鼎沸,同志们忘了一天长途跋涉的劳顿,参加片区联欢晚会。
主持人周立新一手拿只塑料球,一手拿着麦克风:“这是一只空心塑料球,里面装有一张字条,音乐一响,赶快传递。音乐一停,球落在谁的手中,把球交给主持人,打开公布‘结果’。”小周话音刚落,音乐声响起,塑料球迅速传开。一圈……二圈……音乐声嗄然而止,塑料球落入局工会副主席严中地手中。
“请大家注意!”小周接过塑料球,打开字条:“请局党委副书记王宝顺,局工会副主席严中地,上台各抽一次幸运奖!”
“恭喜!两位领导中奖了。分别奖给搪瓷汤盆一口。”台下掌声齐鸣。主席、书记接过奖品,来到两位小女孩跟前:“小妹妹,这汤盆送给你,喜欢吗?”“喜欢。”两小女孩伸手接过“奖品”,连忙鞠躬,“谢谢‘爷爷’!”这童音非常清脆,活动楼一片沸腾……
5日晚,重庆站贵宾室。成渝文明、文化、生活线验收结束。经验收组综合打分:评定为优良。在纪念“成渝铁路通车40周年”之际,成渝线建成了“安全、畅通、优质、高效、净绿、文明”的文明铁道运输线,四川省文明办,在7月4日出版的《精神文明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
四川省文明铁道运输线的建成,为贵阳分局创建贵州省文明铁道运输线积累了经验,贵阳分局加大力度,以文明片区同乐站、文明、文化、生活线创建模式,加快文明线建设步伐……局文明办组织西昌、成都、重庆分局文明办,前往贵阳分局观摩学习,经贵州省文明办联合验收,到90年代末,贵阳分局管内黔桂、湘黔、贵昆、川黔线,全面建成贵州省文明铁道运输线。
回望过去,文明建设如火如荼。全局以“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文明班组、文明车间(科室)、文明单位、文明片区、文明、文化、生活线”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化”建设,取得一个个辉煌成果。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文明办编发专题简报,对重庆分局“双文明”一体化建设考核管理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重庆、成都、西昌分局,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文明分局,贵阳分局被命名为贵州省文明分局。

三
沿线站区职工家属饮水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大难”,路局从“七五”期间,就着力把解决站区职工家属饮水难,作为生活线建设的重点……
岁月轮回到1992年2月29日,那是一个初春的季节,同分局机关分管水电、生活的同志,陪同路局、分局领导现场办公,看到路局领导现场拍板解决边远小站饮水难的场景,让我潸然泪下。
临巴清泉哗哗声
9时20分,初春的阳光洒满大巴山区,袁希汉副局长带领20多名处室干部,来到襄渝线边远小站临巴溪车站,检查新建的临巴溪抽水站运转情况。
机房内,清泉哗哗,崭新的抽水设备正欢畅地工作着。袁希汉一行看望了抽水站职工,并询问了解供水情况。站区供水民管小组组长、车站站长周忠荣介绍说:“我们站区是去年列入的边补。路局投资19万元修建了抽水站,去年12月25日,站区200多名职工家属用上了清泉水,终于告别了17年之久的饮水难问题。”

副局长入户寻苦衷
袁希汉最关心现场职工的饮水问题。他每走一个点,都要到职工家听听群众意见,与大家共同商讨饮水问题。
10时11分,流溪场车站。刚跨进家属区大门,就看见一名休班职工正挎桶挑水,袁希汉跨进了他的家门。当了解到职工吃水要到3公里远的山脚下溪沟里去挑时,袁希汉连声说:“你们辛苦了!”并安慰道,“快了,你们吃水难的问题很快解决。局里已投资30多万元,为流溪场修建抽水站。”袁希汉还向站长潘兴林询问水源水质情况,临走时叮嘱道:“在水源暂未解决之前,一定要做好职工思想工作,把好安全关。”
站长室里话水源
10时40分,三汇镇车站站长室。路局生活处处长徐国楚介绍说:“七五”期间路局完成边补项目135个,大多是解决边远小站的饮水问题。“八五”期间再投资3000万元继续解决。其中,投入170万元解决襄渝线西永、长胜沟等7个边远小站的饮水问题。我们还要登报,把各条线投入的资金、项目、工期公诸于众,接受群众监督。
分管生活的副分局长钟丽召说:去年,我们到临巴溪调查水源时,刚一下车,几十名职工家属就围了上来,青年女工纪川英挤出人群大声说:“你们再解决不了饮水问题,我非要调走不可!”她丈夫患有肩周炎,家里饮用水全靠她挑,难怪她说话这么激动。半年后,抽水站交付使用,我来到小纪家征求意见,小纪激动地说:“钟局长说话算数,我再也不提调走的事了。”
激动之余,我以《边远小站引甘泉》为题,采写的路局领导现场办公新闻特写,被1992年3月11日出版的《西南铁道报》刊载头版头条。

四
岁月轮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襄渝铁路四川达州市川陕交界口官渡至望溪252公里(重庆分局望溪至达州92公里,安康分局梁家坝至官渡166公里),沿线治安秩序差,盗窃路材路料猖撅,桥梁护栏、步行板被拆卸严重,哄抢、盗窃运输物资的案件屡屡发生。1981年春,胡耀邦“3.30”批示,打响了以围歼盗窃路材路料为重点的襄渝线“治安综合治理”战役,路地公安联手出击,狠刹了盗窃路材路料的嚣张气焰。
为扩大战果,路地双方以此为契机,由达州市府(原达县地区)牵头,1988年9月,重庆、安康分局与渠县、大竹、达县、通川、宣汉、万源6市(县),签订《路地共建襄渝文明铁道运输线协议》,路地双方围绕“安全畅通、优质高效、净绿文明”的创建目标,制定出台了以“组织领导、文明单位建设、治安护路联防、优质服务、文明路风、安全质量、站容站貌、绿化美化、文化活动、经济效益”10项32条《文明铁道运输线验收标准》。
对沿线村民广泛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教育,自觉维护行车安全,协助路地公安开展治安巡逻、堵卡、守点、执勤,制止围车、跟车叫卖,严禁偷扒、抢劫客货列车,盗窃路材路料,建立乡、镇、村护路联防责任碑、护路队员责任碑,爱路护路宣传碑,地方政府层层签订《爱路护路责任书》,沿线小学开展“红领巾”爱路护路活动,引导小学生养成向过往旅客列车行礼的习惯。
连续13年,由重庆、安康分局轮流坐庄,达州市文明办牵头召开每年一度的路地共建表彰大会,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完善措施,表彰先进,取得显著效果:哄抢运输物资、盗窃路材路料的不良风气基本杜绝,大巴山老区人民爱路护路蔚然成风。
老区人民风格高
岁月回望到1991年8月5日15时许,地处达县车站附近3公里外的襄渝线瞿家湾隧道口发生大面积塌方,8万多立方米土石淹没了南端隧道口,线路被迫中断。由于塌方面积大,塌下的泥土要从隧道外端疏散,这样一来,村民们即将成熟的10亩庄稼,要被数10辆汽车、推土机、挖土机碾压,村民们看着被泥土淹埋的隧道和被滞留在区间的数千名旅客,心急如焚,纷纷告诉指挥长:“同志,你们需要占地就尽管占吧,早一分钟抢通线路,国家就少受一点损失。况且,确保线路安全我们也有一份责任啊!”
一户村民的祖坟在坡顶,为了不妨碍抢险,老两口买来两串鞭炮一放,默默地把祖坟迁走,就这样,村民们主动放弃庄稼地,没有一个无理取闹和索要“青苗费”,为抢险提供了出土场地,争得了时间,仅用4天时间就迅速抢通了线路。

挑挑茶水表深情
年近半百的高峰洞村党支书瞿代仁,看到抢险的铁路大哥们在炎热的气温下啃着干面包、馒头、点心等干粮制品,他来到一名铁路职工面前问道:“同志,你们没开水喝吗?我帮你们烧。”没等对方答话,老瞿已经朝家里奔去……老瞿点燃柴火,抓上两把老鹰茶丢进桶里。不一会儿,一锅热腾腾的茶水送上了工地。由于喝水的人多,靠一口锅烧供应不上,老瞿又架起两口锅烧,烧了一锅又一锅,送了一挑又一挑。可是,送上工地的茶水不多一会就喝光了。于是,老瞿又发动村里的党员烧,但还是供应不上。老翟眉头一皱,拿定主意,带领8名党员走家串户,发动群众烧,在老瞿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熬稀饭,有的烧茶水,烧的烧,送的送,整个高峰洞村沸腾了,到处炊烟缭绕。
一挑茶水一片情,挑挑茶水凝聚着老区人民的爱路深情。4天下来,村民们先后烧送茶水260多挑,保证了近千名抢险大军的饮水,受到重庆和安康分局的表彰奖励。
我以《老区人民爱路情》为题,采写的新闻故事,被1991年11月13日出版的《西南铁道》刊在二版头条。
春秋迭易,岁月轮回。70年沧桑岁月,忘不了一代代成铁人留下的光辉足迹。
时代进步,高铁飞奔,互联网,大数据,5G通讯,智能手机,改变了一线职工的生活娱乐方式,昔日的纸质报刊,电视新闻,娱乐节目,卡拉OK,被而今的智能手机取代,往日的同乐站虽然变成了历史,它却永远印记在我们这代重铁人的心底。
作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从心系成铁,心系青工,关心关爱下一代的角度,提点建议:建议集团公司宣传部门,如何把一线青工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盘活,真正让《成铁微家园》《西南铁路》《西南铁道报》电子版,占领全局青工智能手机阵地,这就需要会同站段宣传部门的同志,在每批新入路青工集中培训时,指导青工及时开通链接集团公司、所在站段的网络平台,让一线青工及时了解成铁信息,引导青工走好人生路,在党的雨露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
祝集团公司70岁生日快乐!祝未来成铁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