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铸老师题字)
图源网络
主编:姚京平

知青岁月之二十四《粘田鼠》
文·诵/燕春
在北大荒生活了十余年,有许多事情至今还是记忆犹新,就讲一个《粘田鼠》的故事吧:
北大荒种植着大面积的黄豆,我们叫它大豆,收割大豆通常全是机械化,拖拉机牵引着收割机,收割脱粒一次性完成。可是遇上连雨天,机器下不了地就惨了。需要人工收割,割豆子真是个累活,豆枝矮大弯腰,个子越高越倒霉,豆枝豆角都扎手,镰刀割手也是常事,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三顿饭都在地里吃,一眼望不见头的豆地,深秋季节脚踩在冻了冰碴的泥里。把豆枝割下来一堆堆放在地里,等冬天地完全冻实,再用拖拉机拉着收割机去脱粒,那一堆堆的豆枝在田地里,也就养了一群群的田鼠。

那天冬天我开拖拉机牵引着收割机,和一个农工班到地里执行大豆脱粒任务。一堆豆枝需要几个人一起合作,每人拿一把三叉,一起插住豆枝挑起,再喂入到收割机里。只看一群小青年(大多是各城市的知青)齐喊:“一、二、三”,就在豆枝被挑起的那一瞬,田鼠四处乱窜。啊!妈呀!大家也吓的四处乱跑。回来活还得干呀,一堆一堆都是这样,看惯了也就不怕了。知青大多数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就开始捉田鼠。捉到田鼠后,对着它尖尖的小嘴“ pu”啐上一口吐沫,就往我开的拖拉机链轨上粘(链轨就像坦克的大履带),由于气温低,一下就粘住了,一会儿就粘了一排,拖拉机往前一走,一排小田鼠就一命呜呼了。

有的知青还把田鼠粘在拖拉机后面的连接架上,看着一排嘴被粘住,小腿还在乱蹬的小田鼠,全然忘记了寒冷和辛劳。
作者·诵读者简介:燕春,共和国同龄人,下乡北大荒的北京知青,企业财务人员退休,在文字和朗诵中寻找乐趣,让余生更加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