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彬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思想,自春秋末年创建以来,一直被中国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推崇。所谓中不偏离,庸不改易,中庸之道推崇天人合一,是世间大道,也是做人之道、做事之道的崇高境界。而我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城市——淮安的中庸之道。
淮安,位于江淮平原东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淮安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许多文经武略的名流豪杰、大家宗师。
中庸淮安,居中不偏。淮安地处秦岭---淮河一线,在淮安市区古淮河上矗立着一个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标志物是一个微缩地球,以此为界,地分南北,在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地理风貌、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当然,这个过渡和变化是通过一个相当宽的过渡带完成的,但这并不影响淮安“连南接北”的城市定位。
中庸淮安,居中发展。淮安是中国三线城市,不高不低,为三居中;淮安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T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其它经济与发展指标,也都处于全国中游水平。淮安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坚定发展,不疾不徐。
中庸淮安,地平水密。淮安地处江淮平原,无崇山峻岭,也无沟壑峰谷,地势平坦,胸怀广阔,土地肥沃,宜人宜居。淮安河湖交错,流缓水平,淮安城有古淮河、古盐河、古运河、新运河、苏北灌溉总渠五河穿城而过,大河安澜,小河平缓,滋润着城市,也滋润着人心。
中庸淮安,冷暖适中。淮安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气候兼有南北特征,春暖秋凉,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淮安年平均气温14℃ —15℃ ,不高不低;年平均降水900毫米—1000毫米,不多不少。淮安发生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概率非常低,气候的平缓有度,也造就了城市品质的中正温和。
中庸淮安,不蛮不侉。淮安地处江淮方言区,属于北方方言区与吴越方言区的过渡地带,淮安之南称蛮,淮安之北称侉,淮安语音相对较平,有“淮平子”之称。而淮安内部的方言也有差异,市区向南,南方方言特征逐渐明显,而市区向北,则北方方言色彩逐渐浓厚。当然,淮安的语言属于“全国能听懂”的那种,境域之内虽然口音也有别,但无障碍交流没有任何问题。
中庸淮安,文化兼容。淮安文化的显著特征水是“水”,最具代表性的是运河文化、淮河文化和湿地文化,水的柔软、包容、平滑、滋润等特性,也是淮安文化的精髓所在。淮安有两个“含水”的地方剧种,都是“淮”字头,而唱腔风格却迥然不同。流行于北片的“淮海戏”粗犷、豪放,流行于南片的“淮剧”则柔情、婉约。这两个同姓剧种,虽然风格不同,却能融于一座城市、拥有重叠的听众群体,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中庸淮安,不咸不淡。关于“淮扬菜”,虽然坊间有许多关于发源地的争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淮安肯定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淮扬菜发扬、传承的主角之一。淮扬菜作为中国传统菜系之一,其原料多以江河湖泊水产生鲜为主,以高级烹艺为支撑,以本味本色为特征,以妙契众口为追求,其不咸不淡、不艳不奇、慢工细活、原汁原味、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等特点,是淮安城的味道,也是淮安人的味道。
中庸淮安,交汇通达。淮安市区大闸口矗立的“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石碑是淮安前世今生的一个缩影。中国古代交通不发达,南方走水路,北方走旱路,“南船北马”是明清时期淮安城特殊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水陆转换交通现象,行旅之人到清江大闸之东就要下船,然后到城北王家营换乘马或马车北上。运河之都,南来北往,船马同城,各取其便,而后又各奔东西,各赴前程,是淮安城交融汇通的又一特色。
中庸淮安,稻麦两便。淮安北方多旱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杂粮,南方多水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种什么吃什么,所以,北方多面食,南方多稻米。而在淮安,既有稻也有麦,饮食习惯自然也就丰富有趣,比如过年,在淮安,北片大多吃饺子,南片则多吃汤圆。而由于多年的南迁北居、南娶北嫁、礼尚往来、融合交错的互相影响,淮安的许多民俗早已兼容,比如过年就是既吃饺子也吃汤圆,有的是楼上饺子楼下汤圆,有的人家是除夕饺子初一汤圆,有的人家更是水饺汤圆一锅煮,各取所需,其乐也融。在称谓上,淮安区及其以南与淮阴区及其以北也大相径庭,城南的外公外婆,到了城北就变成了舅爹舅奶,淮安区的“侠子”与淮阴区的“小揪”则是一个意思。此外,在婚丧嫁娶、礼节礼仪等方面也是既有差异,又有融合,大同小异,和合统一。
中庸淮安,辩证淮医。一代宗师吴鞠通是中国医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学术思想对我国中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所著七卷《温病条辨》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中医温病学形成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吴鞠通的温病学说是对当时医生治病墨守陈规不知变通的批判,他的温病“三焦辨证”理论,贯穿了辩证的、融通的思想,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融会贯通,恪尽职守,学以致用,利国利民,是中庸淮安的又一特征。
中庸淮安,未来无限。中庸,中用,作为儒家的道德标准,崇尚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是待人接物,为人做事的美好境界,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性映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新时代认识和改造世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智慧和力量之源。中庸不是平庸,更不是慵懒、不思进取。中庸之淮安,历经两千多年沧桑,锻造了独特的城市品质,也走出了一条适宜的发展道路。面对未来,祝愿淮安把握连南接北、居中不偏的区位优势,发挥中正平和、融会贯通的品味优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202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