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人如蛇,须击七寸而杀之
——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而作
9月3日,中国法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而我却对昨天,也就是9月2日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约之时刻
更感兴趣,我面露春风
心有桃花开
我抚思眺远,唱响这个激情时代
一首首直击灵魂的抗日歌曲
一部部伴我长大的抗日电影
我用我的诗篇为中华民族树碑立传
危机与机遇并存的世界变局
让我再次成为一颗子弹,心甘情愿
从祖国的枪膛飞射而出
捍卫中华民族和平美好的明天
我回忆着历史,还有死亡数字
把时光的车轮倒回去
倒回78年,却远远不够
日本对中华民族的侵略和伤害
绝对不是一十四年那么短暂
远比一十四年更久远
绝对不是伤亡中国3500万人
那么天地昏暗
远比伤亡3500万人更惨绝人寰
四岛为国的日本,资源有限
吞我华夏之心,其国运使然
而日本对中华民族之侵略
要追溯到一千几百年前
最早历史记载的中日战争
在唐朝时期的白江口之战
亦称白村江之战
那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
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
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
发生的一次水战
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
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
这一战,奠定了中华民族
此后近千年的边防安全
这一战,奠定了东北亚地区政治
经济与文化格局
这一战,种下了中华民族敢打大仗的基因
这一战,写进了中华民族骄傲的传承史
直到14世纪中后期
日本西南部的海盗集团组织部队
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朝鲜和南洋地区
因其烧杀抢掠之残忍,被称为“倭寇”“倭鬼”
(抗日战争被广泛称之的“日本鬼子“或源于此)
此期间,中华民族诞生了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英雄
杀的倭寇惨败连连
日前日本被朝鲜领导人金正恩
称为“千年宿敌”,可见历史根源
而对于中国,日本又何止是“千年宿敌”
他们不仅有贼心,还有贼胆
对外侵略,就像水流动在身体里
或是一粒邪恶的种子埋在地下潜生暗长
理不当然,而又必然
在1592年至1598年的明朝万历年间
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先后派遣军队十几万人
攻打高丽(现今的韩国和朝鲜)
其目的在于征服当时中国的大明王朝
作为宗主国,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
迟滞了日本试图殖民同化朝鲜的行动
使朝鲜民族文化火种得以流传
狂妄的丰臣秀吉曾大言不惭
——三年灭朝鲜、五年灭大明
十年内建立大日本帝国
结果朝鲜战场上,4万“精锐”
被6千明军杀得屁滚尿流
1598年丰臣秀吉在战争末期抱憾死去
日本军队被迫全部从朝鲜撤退
可见中华民族与朝鲜半岛自古唇齿相依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中华民族一再用实际行动
向人类文明递交着捍卫和平的答卷
(包括新中国敢于牺牲数十万中华好儿女的抗美援朝之战)
1686年明治维新一开始
日本即确立“开疆拓土”的对外主张
地处日本西南太平洋上的琉球和台湾
战略地位显要,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重点
1871年12月,60多名琉球漂流民
乘船遇台风,漂流到台湾南部登陆
与台湾土著居民发生冲突
54人被杀,存者被清政府送回
日本便以此为借口,对清政府发难
趁机侵略台湾
1874年2月,日本政府通过《台湾番地处分要略》
于4月组成所谓的3000人之“台湾生番探险队”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其在中国大陆多此行径)
由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舰队
在台湾琅峤登陆
日军跟台湾当地居民交战
牡丹社酋长阿实禄父子战死
是年7月,日军以龟山为中心
建立都督府
清政府得知日军对台湾侵犯
遂派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
率军直赴台湾
沈葆桢抵台后,一边跟日军进行交涉
一边积极备战
而日军因为在台湾水土不服
病死了很多士兵
日本政府考虑到无法马上军事占领台湾
便利用外交手段
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
日本向中国清朝政府勒索白银50万两
并迫使清廷承认日军侵台
为“保民义举”
(即间接承认琉球人是日本属民)
方从台湾撤军
由于清廷的软弱无能
日本于1879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设冲绳县
这使得台湾的安全再次受到威胁
饿狼觅食,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
距离北京遥远的台湾
注定成为日本掠夺资源的首先之选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
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
宣称“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
把朝鲜的宗主国清朝排斥在外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
中日两国同时出兵朝鲜
虽然清军在这次事件中压制住日军
但日本还是在《济物浦条约》中
取得了在朝鲜的派兵权和驻军权
1884年,日本鼓动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
企图驱逐中国在朝鲜的势力
袁世凯率清军击败了日军
镇压了政变
但日本同清朝订立了《天津会议专条》
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
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
《济物浦条约》使日本取得了
以保护公使馆为由出兵朝鲜的权利
《天津会议专条》使日本取得了
与中国在朝鲜共同行动的权利
这两个条约为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伏笔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
所谓“清国征讨策略”
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大陆政策”——
第一步是攻占台湾
第二步是吞并朝鲜
第三步是进军满蒙
第四步是灭亡中国
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
而甲午中日战争
即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步的重要节环
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受限
便通过以战养战的下三滥手段来实现
首先就是侵略中国的属国
——朝鲜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时分
侵朝日军突袭汉城王宫
击溃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
解散朝鲜亲华政府
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
日本唆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关系
“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
控制朝鲜政府后
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
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
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
丰岛海战爆发,并制造了高升号事件
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战争中虽然涌现了邓世昌和丁汝昌等民族英雄
由于晚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战败告终
1895年4月1日,中国清政府
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此后,日本强占台湾50年
残忍虐杀65万台湾同胞
台湾成了日本的“屠宰场”
也为其成为列强奠定了基础
直至1945年8月14日
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得以光复
“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
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
寥寥数言,饱含着国人的无数辛酸
甲午战争中日本人攫取了
旅顺口和大连湾
大连旅顺口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
堪称京津海上门户和东北天然屏障
从1894年起,日本在旅顺口殖民统治长达40余年
尽管期间为时一年四个月的日俄战争于焉展开
仍未能改变被日本霸占的局面
也成为其日后侵占沈阳的跳板
1900年5月28日,日本帝国伙同
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
美利坚合众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德意志帝国
俄罗斯帝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王国组成八国联军
(之所以一一列出,历史不能忘却)
对中国发动了武装侵略战争
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
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
在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
偷窃和抢掠的珍宝不计其数
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遭焚毁,终成废墟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清政府被迫对各国偿付巨额赔款
又称庚子赔款
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也为濒临灭亡的清政府垮台敲响了丧钟
更在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心中
滋生了仰天长鸣的悲愤与抗争
历经数次起义,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
使中国“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中日两国在文化认同上渐行渐远
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 1908 年
美国政府实施了“庚款留美计划”
鉴于中国留学日本之风渐盛
美国对此大受刺激
觉察到争取“这一代的青年中国人”
将是能否控制20世纪中国发展之关键
便决定退还中国庚子赔款的剩余部分
用于吸收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后来英法等国竞相效尤
这就是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影响极大的庚款留学运动
美国的这一举措引导中国人
将留学的目光
从日本转向美国
提升了美国在中国的文化影响力
在举行庚款考试的同时
国内留美预备学校也在积极筹备之中
1909年10月,清政府在北京西郊清华园
设立“游美肄业馆”
次年改名为“清华学堂”
1911年4月29日
清华学堂作为留美学生预备学校正式开学
1912年5月改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正式改办大学
停止招收留美预备学生
民国时期,庚款留美计划照旧执行
学以报国,“师夷长技以制夷”
为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带了“曙光”
特别是一些留法进步学生
如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聂荣臻等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
在这场留学运动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而1912年进入“大正时代“之日本
其对外政策的目标仍然是称霸东亚
妄图把中国变成其附庸
把其国境线设定为“亚洲”
不仅中日两国政府关系僵持
中日民间关系也日趋恶化
这一时期日本人因为蔑视中国
而使用“支那”和“支那人”的称呼
让中国人听起来“非常难受 ”
日本这种以文化血洗中国的做法
也必将遭到反噬
——东洋鬼子与日本鬼子
在中国人心中埋藏之深
其道义于天理,如干旱之于风雨
1913 年“二次革命”之后
中国国民党元气大伤
袁世凯统一中国
面对一个强大中国的出现
而且中国政府领袖袁世凯
向来为日本人所不信任
这一切都令朝思夜想侵略中国的日本坐卧不安
1914 年 7 月 28 日,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日本政府通过内阁会议决议
——由于战乱余波涉及东亚
日英同盟之目的濒临危险
英国政府根据该条约向日本政府要求援助
因此,日本正式决议参战
1914年8 月 15 日,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德国在远东的海上军舰一律撤回
并将胶州租界地交于日本接收
日本随后出兵青岛,占据胶济铁路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中立及国家主权
面对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
加之历史积怨
1915 年 1 月 18 日夜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与袁世凯“秘密会谈”
当面向袁世凯提出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要求”
让日本人始料未及的是其“二十一条”
在1915 年 1 月 22 日,被上海《申报》曝光
欧美国际舆论为之哗然
并直接导致中国爆发延续数月的反日运动
一般民众的反日意识迅速强化
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
意味着日本是在强迫中国接受其掌控
这种赤裸裸的霸权行径
使日本成为“中国民众的死敌”
无论日本怎样狡辩
其侵犯中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和“耻辱感”
在许多大型集会上
中国人踊跃捐款,以“拯救中国”
签订条约的 5 月 7 日
被中国人视为国耻纪念日
以激励中国人道德变革
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公共场所
聆听国耻演说
这种震撼人心的场面
令时任北京青年会干事的美国人艾德敷大发感慨
——国耻意识是中国人民族精神进步的体现
可以说,对“中国民众”的忽略
是日本对华政策的失败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即是一战爆发以来
中日两国民间关系恶化的自然结果
山东不仅是中国北部边疆重要的海防区域
更是中国的文化圣地,孔孟之乡
1919 年 3 月,梁启超在欧洲演说时
就把山东比喻为“中国的耶路撒冷”
巴黎和会上,日本拒绝将青岛
及胶济铁路归还中国
从而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
五四运动刚一爆发
中国舆论精英就大声呼吁
——勿谓山东问题为小问题也
我国民自昔保守此土
即有效死勿去之决心,今当尤烈
遗憾的,日本并没有自知之明
也不懂躬身自省
这也就注定了在二战中的失败
其实是人民的力量
把美帝国主义埋葬在中国大地上
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民族精神
战胜了侵略者残暴不仁的刀枪
1931年9月18日,史称“九一八事变“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
由于蒋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东北三省顷刻沦陷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史称“七七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侵略战争中
日本在中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其疯狂程度,人性丧失
其罪恶之深,深如海洋
其罪行之大,大过苍穹
凡中华之子孙,永世不忘
凡华夏之儿郎,万载铭记
作为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和掠夺者
即使战败,即使裕仁天皇在投降书上签字
时至今日,日本政府仍然
没有正式向中国人民道歉
没有任何战争赔偿
没有对军国主义进行清算
没有把那些甲级战犯绞杀
没有给中国人民一个公道
纵观日本对华侵略史
日本掠我疆土之心,由来已久
日本亡我华夏之心,从未泯灭
对中华民族伤害之程度
又岂止是三千五百万人的生命
但无论是四千万人还是五千万人
抑或八千万人
我们只需记住,血债要用血来还
忘掉民族仇恨的人,大概率会成为汉奸
以此来激励国人,中华是我家
视死如泥丸,励志兴华夏
省吃俭用,省出钱来练兵备战
全民参与,发展军工
早日缔造中国军队实现现代化
我们热爱和平,但不惧怕战争
战之能胜是人民军队的保证
而当下,日本正在破坏人类生存环境
正在把福岛核污水排放大海
向整个人类犯罪
口诛笔伐,太过柔软
经济制裁,也非雷历手段
动用军事力量,群起攻之
把它打沉海底,囚禁一万年
最该亡国灭种的国家
那有什么理由和机会让它翻盘
抹去它,等于为地球抹去一个污点
人人抵制日货,再去日本旅游就是瞎扯淡
就是愧对我们的祖圣先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最好老死不相往来
关闭日本在中国的学校
还有各地的办事处、领事馆
反间防谍,我们要围绕日本划重点
防日本,应该像日本防富士山火山喷发
防日本,应该像日本防地震训练
让民族自觉成为一种习惯
虽然历史流转
朝代变迁
但我们足下的土地,没有变
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日本便打破其防卫队“专守防卫”之规定
加大军费预算,扩充军事力量
使其军国主义复燃
勾连曾向其投过原子弹的美国
不停的在亚太地区联合美韩澳菲等国
进行有针对性军事演习
不仅强争钓鱼岛
罔顾台湾乃中国领土之事实
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并在南海问题上与美国沆瀣一气
甘于做北约东扩的“桥头堡”和“带路人”
上蹿下跳的寻找存在感
其行径已严重威胁印太地区安全
不予惩戒,乃天之不公
地之不厚也
正如坊间所传
——世界可以没有日本
但人类不能没有海洋
日本“冒天下之大不韪”
是何等不得人心,由此可见
不妨看看世界名人对日本之评价
可以说经典如诗,句句入理
朱元璋:走路光脚
说话就像青蛙叫的跳梁小丑
康熙:倭子国,反复无常,其人甚卑贱
麦克阿瑟:你越是打败他
他越是愿意为你奉献一切
希特勒:和这种国家结盟简直是耻辱
他们只会海边打鱼
洛克菲勒:充其量只是个工匠型的二流民族而已
尼古拉二世:一群讨厌的黄色蛮猴
孟德斯鸠:一个血腥变态弑杀成性的民族
丘吉尔:背信弃义,态度恶劣
就像黄虱,让人恶心
罗斯福: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
戴高乐:一个阴险与狡诈的残忍民族
非常势利
豪斯:日本人喜欢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妇孺
基辛格:没人能看懂日本人的野心
一个邪恶的民族
普京:镜子不擦不明,日本人不打不行
李光耀:日本的未来十分悲观
注定走向平庸
——与日本为邻,乃中华之不幸也
吾辈当自强,大国当有大国之风采
更要有大国之坚定,杀伐果断之精英
守护好我们的家园,繁荣富强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
让日本惶恐,让日本眼红
如有异动,可气吞万里如虎
金戈铁马将之踏平
在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之际
整理此诗篇,是为纪念
反映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朴素的民族情感
关于抗日战争诸多大战之场面
还有无数可歌可泣,载入史册的英雄人物
以及日本侵略军令人发指的凶残
731部队,南京大屠杀
以及众多的万人坑
国人皆可在历史书籍中了解
此文之目的,重于梳理
实为阐释日本这个民族之本性与本质
以告国人
——灭亡日本,乃天经地义也
2023年9月3日夜一稿于北京
2023年9月6日晨二稿于北京

【作者简介】晓叶:原名马凤仙,男,满族,1968年生于河北省平泉市,进修于承德师专、河北大学,毕业于河北省第四届作家班;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其作品曾在《诗刊》《诗神》《诗潮》《星星》《诗歌报》等发表并有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