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漫谈》(三)
物生物灭 气聚气散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闻道黄鹤去不返
南陌花开奉真丹
莫恋镜仙水中月
秋霜无情万物阑

《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大观宇宙,一切万象都在变化,或迅速,或缓慢,生灭变易是宇宙阴阳两气冲合的必然结果!人活一口气,冥冥与天同。正气乃浩然,磅礴越万春。几千年来中国很多经典包括《易经》《黄帝内经》以及《道德经》中均出现了一个令人难解的概念——“炁”,今之人简称为“气”。“气”在佛典中名曰“微尘”,在物理范畴名曰“量子”,是宇宙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但人类对于“气”之概念,却在认识上进入了误区。近百年来,量子力学已成为国际物理界尖端研究项目,而恰在此,百年国人却给哲圣所遗无尚智慧之《易经》,愚昧地套上了迷信外衣,实则是对宇宙神秘现象的无知和排斥。量子与“炁”,实为同一概念,即宇宙间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佛教称之曰“微尘”。
浩气盈太虚,微埃斥星云。一道通万理,彻贯古与今。在广袤的宇宙之中布满着无数的“粒子”气。根据粒子一一"气"之密度差异,宇宙分化出无数的维次空间。我们生存的地球空间由地球自转、月亮绕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时间、空间、温度等组成的三维空间。《易经》所探寻的万物规律必须在这个稳定时空之内方能有效。过高密度和过低密度的空间、时间,或许与地球的时空相差十万八千里!即使在三维空间内,火星、木星、金星等同一太阳系的时空计算与地球一月三十日也完全不同。而在多维时空内,唯有“气”自由穿梭其中,并且根据不同条件(佛教称之缘)变化组合成万事万物。根据《易经》的理论,太极是阴阳未分之前的混沌之气。我们都见过古人所画阴阳鱼太极图,其中阴鱼为阳眼,阳鱼为阴眼。两条阴阳鱼加上两只阴阳眼构成了太极图的全部。其实真正原创太极混沌之气的结构并非如太极图这样简单,而是在阴阳变化过程中无限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犹如两个镜子互照,阴阳永远分割下去,但两条阴阳鱼却缠绵交互永恒不分。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宇宙世间万象的因缘气合气散过程,简直不可思议!二十四节气如此准确无误,人体气血循环互相配合几乎天衣无缝,日月星辰运转缜密而有序。阴阳二气的互推力量如之完美无瑕!我曾经怀疑过易理推演过程及其准确性,为什么任何方式都能殊途同归?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任何人任何时取象、取数、取时推演而结果惊人一致!孔子《系辞传》曰“天垂象,圣人则之”,悟得《易经》的推演过程实际就是古老哲学中的“人天感应”学说的身心实践,“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我们仰观天象,一切风云变幻皆是气流的运动结果。而宇宙的“气”粒子运动一般由高密度流向低密度,从而形成宇宙特有的“粒子流”星云,犹如地球的大气层,从高气压区域向低气压区域运动而形成的风暴一样。古人认识宇宙不是靠天文望远镜、星际飞船等科技工具,而是依靠“人天感应”!这种不可思议正是当代人称之谓“迷信”的缘起。古人用“心灵”感应世界,今人用科学观察世界,但由三维构成的科学工具自身却难以突破三维空间的限制,而意识与思维却是无数维次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心灵”却能感知三维以外空间的一切活动。中国古老的祭祀、佛教、道教的禅定及西方基督诸教的祷告,其实都是以“心灵”之愿与三维之外的“高低维时空”的灵性生命感应道交。
道教鼻祖老子在《道德经》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他告诉我们观察宇宙万物的根本所在,必须“致虚极,守静笃”,内心“虚静”才是“天人感应”基础。大观超物质现象不仅道教,其实佛教的修炼也是修“清净心”。而儒家典籍《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里的“定静安虑”四种状态是“近道”的前提条件,获取“人天感应”的基础就是“内心清静”。而《易经》的推演过程实际就是能推演之“人”与被推演之“物”的感应过程,也是世界历史上所有高僧大德、得道之士推演人类历史的风云变幻极度准确的原因之一。历史人物例如三国时期诸葛亮之《马前课》,唐朝李淳风《推背图》,明朝刘伯温之《烧饼歌》等等,皆对中华民族的演变过程作出准确的预测,这是绝非“迷信”帽子所能掩盖或者一笔泯灭的事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大千世界中的“人”和身外之“物”为何有感应?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在一次偶然的试验中发现,水对人发出的各种信息能作出相对性反应,以后其做过上万次实验皆证明无误。之后他果敢著书,其文《水知道答案》曾风靡世界。江本胜博士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天人感应”的先入为主理论,只是一个偶然的实验发现,证明了“天人感应”的真实存在。正如现代科学已证实存在量子纠缠现象。“天人感应”是《易经》最基本的宇宙思维模式,是自然界天、地、人浑然一体的合一状态的感知来源,犹如我们身体的任何一处伤痛全身皆有感觉是一个道理。其实我们的意识之外还有一个潜意识,它永不停息地与外界交换着各类信息,而此类信息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就能接收到。而《易经》为接收这类信息提供一个推演工具,人们通过卦象来推演信息的变化发展规律。这犹如江本胜博士接收到“水”发来的信息一样,因为万理同源、万法一如、天人合一。生命修练的目标之一也许是为了打开智慧之门,接受到一切天地信息,同时也将自身信息发往宇宙。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全国大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您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4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短小说不得少于三百字.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8月1日起至2024年1月底 截稿。
6. 阅读量与系统后台统计不符的一律视为购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永远不得参本平台的赛事!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100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3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10元。
投稿处:主编,希望之梦(木易)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本平台征文不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