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
王雷
惊闻中国现代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于2023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99岁。不胜感慨:这个世界从此少了一位睿智而又风趣的长者。

我珍藏有一本黄永玉著的散文集子《比我老的老头》(作家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初版)。看着此书的泛黄封面上作者自画的小像,写实而逼肖:“一个面带微笑的精神消瘦的老人,嘴角含着一只汤勺式的梨花木纹烟斗……”不仅使我想起,因为这个老头,这个世界不会寂寞了;这个世界更有了一份独特的——充满中国式智慧的精彩!老头曾对世人说道:“人们对我最大的两个误解:第一,他们仅仅因为我戴眼镜,就认为我是知识分子;第二,因为我的电影不赚钱,所以他们就认为我是艺术家。”

黄永玉(1924.7.9—2023.6.13)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湖南省凤凰古县城,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中国画家,1952年月元月偕同夫人张梅溪由香港回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执教副教授、教授;历任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永玉与沈从文这两个现代文化名人,皆来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凤凰古城,两人沾点亲,带着故,黄永玉叫沈从文表叔。一个倾向于用画笔观察大千世界万般景致,于是乎妙笔生花;一个则娴熟地以小说来抒发心中情感与人生观感,写出了《边城》《长河》等名篇,成就了其“为人生的艺术”。追溯黄永玉叔侄二人的艺术灵感,可从沈从文《湘西散记》和黄永玉《永玉六记》略窥一斑:黄永玉和沈从文都将湘西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貌描绘得那么幽古、神奇、美丽,是凤凰孕育了名人,所谓人杰地灵;又是名人提升了自然人文景观,向世人阐释了湘西文化的源远流长、神秘隽永以及多彩多姿,二者相得益彰,掩映生辉!我深以为凤凰古城的水土滋润了如今已享誉世界的画家和学者。

黄永玉经历了抗战、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文革”期间,黄永玉曾经因为思想守旧和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特殊身份被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错划为右派受到批判。而后,又因为北京大饭店所画的一幅著名的《猫头鹰》被污蔑为隐射攻击社会主义,被遣送回家乡凤凰。关于黄永玉画猫头鹰黑画事件,曾经在美术界被演绎成了一段荒诞的传奇。据传黄永玉画的国画猫头鹰,一只眼睁开着,一只眼闭着,被当时的当权者批评为黑画,寓意明显是污蔑祖国的大好江山,丑化宣泄对社会主义的不满。我本以为所谓黄的《猫头鹰》作品是一幅创意独特的艺术典型,其实大谬不然。看了李辉的《传奇黄永玉》一书中对此事所做细致的第一手史料揭秘,才始信“知其然,而应知其所以然”。

大概的故事是:当时中国美协领导人找了一批画家为北京的一些涉外宾馆饭店画画儿(如被找的李可染、吴作人、李苦禅等知名画家),结果均被打倒成了黑画。其实此事跟黄永玉本人所画的《猫头鹰》没有一点关系。据《传奇黄永玉》传主回忆:1973年11月23日,在当时友谊宾馆的一次数人参加的小型会议上,决定了”黑画事件”,会上,美协的领导邵宇提出了“黑画”问题,发表了相当长的一段揭发言论,首当其冲地被举例说明罪证,就是黄永玉画在宋文治家中册页上的一幅应酬之作——猫头鹰。这幅猫头鹰,其实是当时南京画家宋文治的一本册页托北京的画家友人转京城画家名流作画留念的,黄永玉应邀在此册页上随性作了一幅其喜欢经常画的猫头鹰。也许在黄的眼里误以为这样的朋友之间笔墨应酬,按通常理解,并不算作严格意义上的作品。坊间一直流传以为,黄永玉当年被批“黑画”的《猫头鹰》是他特意为宾馆创作的正式作品,以这样的朋友之间的应酬小品,却被当成了罪证,也只堪感叹黄永玉的不通世事、时运不济了。

纵观黄永玉一生身世坎坷,饱经沧桑磨难,正因了其不擅俗事奉迎,才成就了他至今依然强健的生命力!如今的黄永玉可以说是世纪老人或饱学之士了,令人特别感动的是他的艺术生命长青!年届90岁依然思维敏锐,健笔如初,创作了自传体纪实小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八年*朱雀记*多卷本)。黄永玉年轻时以木刻版画、漫画出名,上个世纪70、80年代后专攻彩墨画,其酷爱其笔下的庚申猴、荷花,笔下有神。黄永玉有着版画家、国画家、雕塑家、诗人、编剧、作家、鬼才等多种头衔,而他本人最钟情于作家这个身份。其绘制的“猴年邮票”受到众多集邮爱好者的追捧,也是湘酒“酒鬼酒”的设计者。其实,我个人更喜欢他的散文,充满了幽默与睿智。如《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和《这些忧郁的碎屑》皆为他的名篇,值得大家去细细品读。
2023.6.14
作者简介:

王雷,1967年元月生于湖北黄石,武汉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现在黄石市司法局工作。从小爱好绘画与写作,业余時间喜爱收藏連环画、年画版画等民俗文化类藏品,现为黄石收藏家联谊会理事,連环画专业委员会主任。从2005年开始发表书话类作品,曾在《藏书报》《集邮报》《大众收藏》《黄石曰报》等刋物发表近50余篇随笔、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