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天文学会理事长谢更新为长篇科幻小说《逐日》作序。《逐日》围绕空间太阳能电站,讲述了我国老中青三代科学家为祖国的能源安全与未来发展而弹精竭虑的故事。下面为该书序言原文。
长篇科幻小说《逐日》序
谢更新 / 文
我与萧星寒素未谋面,他肯定想了不少办法通过我办公室找到我,希望我给他的长篇科幻小说《逐日》作序。说实话我请人作过序,但给别人作序还没有过,因此我是准备委婉推掉的。但他发来了《逐日》全文,我深深地被作者的敏锐思想、广博知识和故事情节所吸引,竟一口气读完,然后躺在椅子上深深思考,想到了很多。
2016年,我在重庆市璧山区挂职期间推动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项目。2018年12月7日,在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暨第三届重庆军民深度融合产业发展交流会上,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重庆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四家单位联合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璧山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紧接着,2018年12月23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西安市经开区管委会共同签署共建“逐日工程”的协议,第二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在西安启动。该项目是落实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平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研发项目。到2022年下半年,璧山基地项目第一期将在璧山区福禄镇和平村3组如期完成,进入研发的第一阶段。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读到了萧星寒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逐日》,该小说就是以这两个团队及其工作为原型。这部小说,围绕空间太阳能电站,讲述了我国老中青三代科学家为祖国的能源安全与未来发展而弹精竭虑的故事。作为积极推动这项研究工作的人,读到此书,看到我们刚刚开始的研发,在书中已经变成了美妙的现实,并为非洲等全球各地作出了能源方面的贡献,我的感慨自是与众不同。因此,我欣然提笔作序。
1
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告诉我们,物质是凝固的能量,而能量是流动的物质。然而,物质释放能量的难易程度有不同,其中有些物质特别容易采集、容易控制、容易释放能量,这些物质就被称为能源。从古至今,人类已经掌握了多种能源。
人类掌握的第一种能源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人力是人类最为根本也最为恒久的能量来源。从本质上讲,人力是一种生物能。
火是人类最先掌握的一种能量形式。火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革命。火,这种强大的自然力,将人与动物分开。动物只能依赖自然过程实现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而人则可以干预自然过程实现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当时,摩擦生火只是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而其逆向转化,即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尚未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点:人类走了数十万年,终于在18纪发明了蒸汽机,实现了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掀起了第二次能源革命,并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然而,当时最好的蒸汽机的热转化效率也只有5%-8%,而且结构笨重,操作麻烦,并不是最理想的动力来源。生活与生产呼唤新的能源革命。
1821年,迈克尔·法拉第对电磁转换进行研究,率先创制了实验性的电动机。10年后,他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法拉第一个人就完成了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使人类获得了打开电能宝库的金钥匙,在征服和利用自然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第三次能源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200年后的今天,从城市到乡村,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电力驱动的社会里。看看身边的电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早已经须臾离不开电。然而,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仅仅在电力上,比马和马车的差距还要大。第三次能源革命的推广与深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2
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发展基调下的“能源安全”上升至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并将其列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任务之中,凸显出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原动力的重要地位。
粮食安全,是保障中国人吃饱,还要吃好,而能源安全,则是中国人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的保障,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保障。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电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020年12月4日,世界海拔最高的电网工程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全国陆路地区最后一个地级行政区域正式接入大电网。至此,经过近20年的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一张覆盖全国的国家电网基本形成。而早在2011年,我国就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发电量第一的国家。
电带来的,不仅是黑夜中的灯火,更是经济发展的点点星火。随着国家电网的铺设,西藏、新疆、宁夏、青海等原本较为贫困的地区,用电量和GDP增长率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国家电网不仅让所有人都用上电,也要让所有人都能通过电力,脱贫致富,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
通过包括“西电东送”在内的国家电网的建设,当前,中国电力技术不仅解决了自主问题,而且走在了世界最前沿。国家电网主导的特高压输电体系,从系统到核心部件都领先世界,不仅主导全球标准,而且以每年数千亿元的增幅引领全球竞争。
成绩属于过去。新时期,民族要复兴,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幸福,都对电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力革命的时候又到了。
3
第一个要求,是环保低碳。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实现“双碳目标”对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眼下,电力建设从发电到输电再到用电上,在低碳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但离党和国家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离人民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
第二个要求,是前瞻性和预见性。
走一步,看一步,属于过去的思维模式。而今是信息社会,瞬息万变,走一步,看十步,甚至百步、干步,才能不被潮水所裹挟,永立时代的潮头。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儿。在电力上,不能只考虑满足现在的需求,也不能只考虑满足一时一地的需求,而是要考虑到2049年,甚至更久远的未来,我们的电力缺口有多大。
有鉴于此,空间太用能电站研究顶目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
归根结底,人类所用的一切能源,除了核能,都是来自太阳。石油和天然气其实也是古代动植物和微生物把太阳能储存起来的结果。把发电站从地面搬到太空,避开大气层和日夜的干扰,直接用太阳光发电,再使用无线输电技术,把电从太空输送到地面供人们使用,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天才级的想法。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想法就被它的精妙与壮阔所深深震撼。在那之后,我就一直致力于空间太阳能电站项目的研发与落地。我深信,建造空间太阳能电站,是同时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环保低碳与未来电力需求的关健,并且,对于我国推进“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与科幻的缘分不浅,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科幻小说《奇幻星球》时,我不仅感受到世界很精彩很奇幻,更加感觉到作者的脑洞大开,被作者的丰富想象力所折服,书中人物栖牲自己去帮助别人的无私精神,使我懂得了友情的珍贵和大无畏精神的可贵,懂得了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后来我一直对科幻小说钟爱有加。在我看来,科幻的一大美妙之处就在于让读者能够超脱现实,提前进人未来,并看到未来的种种场景。这些未来,有非常糟糕的,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也有非常美妙的,这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我觉得,科幻不是预言,更多的时候,科幻是在展示未来的种种可能性,而到底哪一种未来会变成现实,取决于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个选择。
不由得感叹,读一篇科幻,实现它,或者反对它的实现,这真是非常科幻的事情。
衷心祝愿《逐日》中所描述的场景早日变成现实。
是为序。
谢更新
2022年5月
图书介绍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正在研制的新一代绿色能源解决方案。《逐日——空间太阳能电站档案》分为两部:
第一部讲述2028年,在重庆市璧山区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重庆和西安的两个走不同技术路线的团队竞标,看谁最终能代表中国,去竞逐世界标准的故事。在此期间,张承毅与夏涵第一次相遇。同时,名为“绿魂国际环保协会”的间谍机构,派出卧底,试图窃取中国方案。
第二部的故事发生在2049年的博茨瓦纳,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第一个海外项目“马卡迪卡迪号”即将移交给当地政府,但移交前夕,前往基地视察的总统被他们自己的特勤局绑架,其中隐藏着太多的秘密。作为该项目总工程师的夏涵和她的女儿都被卷入危机。夏涵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与恐怖组织周旋,幸而有神雕突击队从天而降……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