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每每想起小时候课本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总能使人对王屋山的怀念和向往。毛主席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一句话,曾激励着几代人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不息。“移公移山”精神鼓舞着无数人为了一个目标而战胜困难取得最后胜利。

王屋山,属太行山脉西南段,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西连中条山,东接太行山,西北—东南走向,北陡南缓,东西长约35千米,南北宽约17千米,平均海拔1000米,主峰天坛山海拔1711米。“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而得名,衔晋接冀,脉承京师,为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王屋山最主要的山峰是天坛、灵山、五斗三座,尤以天坛峰地位最为突出,有“天下砥柱”之称,被道教尊为“道境极地”。相继建成了紫微宫、阳台宫、总仙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可以说是三里一宫、五里一殿,成为中国道教活动中心,是道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自己是个地道的唯物主义者,对道教文化不曾崇拜,但也不于排斥。作为一个热爱旅游者,王屋山的自然风光和“愚公精神”吸引我来到王屋山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停车场前高大雄伟的石牌坊,上书“第一洞天”苍劲有力,气场恢宏,再观牌坊后面雄壮起伏的山峦,相映交辉,立刻让人对王屋山肃然起敬。


坐上景区小交通,20分钟左右来到景区换乘处,通往山顶有两条路线,一是坐缆车直线上行20分钟到达,二是走上山步道,估计需要2个半至3个小时,考虑到体力难支,和同伴商量决定坐缆车上山,走步道下山,这样能把景区所有看点“一网打尽”。


缆车在云雾中穿行,仿佛置身九天。远览山下,树木清翠,薄雾缭绕,山峦起伏,云海升腾。随着缆车缓缓升高,远处村庄、河流、道路尽收眼底,不禁让人心潮澎湃,诗意顿生。啊!王屋山!我终于来到了你的怀抱!……

意境中不知不觉到达缆车终点站,行走在台阶步道上,一边欣赏群山万壑,一边思酿抒情诗章,不时点发朋友圈分享惬意。妻子见状嗔怪道,“不在哪里神经了,好好走路”,我说,“这么好的美景岂能独享?”……


移步易景,曲径通幽,不觉来到钟楼,钟楼矗立在一处小山顶上,四周空旷,钟声响彻山峦,起伏回荡,音彻天穹。撞钟祈福,佑护平安,岂能错过良机。


路经蜿蜒曲伏,台阶上下无数,玩转山顶道场,“拜见”无数神仙。最后来到王屋山最高山峰——天坛峰道境极地。这里凉风袭身,艳阳高照,四周峰峦,尽收眼底。绕坛楼四周,山河壮阔,心情豪迈。
回望坛楼,“总仙宫”鎏金大字镶嵌楼檐正中,仙楼雄伟壮观,院内香火缭绕,楼内一年轻道士端坐台案前,向游客讲述道教礼数,增售旅游纪念小物品。历代名人墨迹留满门楼,,石碑成排树立在院里周围,随着岁月风雨侵蚀,字迹依稀可辨,但难读成句。一通刻着海拔高度和“天坛极顶”四个大字的现代丰碑矗立在古门楼前,供游客拍照纪念!





愉快时光阴总是短暂的,不觉中太阳偏西,带着余兴,留下些许遗憾和妻子及嫂友分道,她们还是坐缆车回程,我和挚友一道步行下山,选择步行下山,一则能欣赏沿途风光,观看半道小景点,二则自测体力看是否能走完这3500米数以万计的台阶步道。
人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行半山腰,逐渐体力不支,汗湿衣衫,所带茶水皆尽,加上说话多,口干舌燥,膝盖酸疼,步履深沉,难以行进。此时此刻真正体验到人们常说的“上坡费气,下坡费腿”的滋味。眺望山下,台阶无尽,中途不前,怎么回家?
歇息片刻,折枝为杖,蹒跚移步,艰难行进中自勉自励,今天来登王屋山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不就是来感悟“愚公移山”之精神?老愚公年逾九十,方有移山之志,伟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借愚公精神建设祖国造福人民。坚韧不屈,不畏艰险不正是愚公移山精神之精髓?
意念已定,毅力倍增,精神的力量可摧毁一切困苦,心怀感恩,沐浴幸福,冲刺目标,依杖而行,终于走完这3500米的石阶之路。
王屋山之行,精神收获颇丰。苦累了身躯,历练了意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生的美景永远在旅途中……。






作者简介:罗龙,网名,中华龙。1980年高中毕业。职业:牙科医生。爱好文学,摄影,旅游,书法等,愿与文学爱好者交流学习,共同提高,闲暇之时,写点见习之作,宣扬正能量,幸福你我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