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廉(乐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广电情 · 翰墨缘】一一蔡照波、刘小毅、黄智雄诗书画印展开幕仪式于2023年9月3日下午在广州(天河区中山大道西天河公园小北门旁)天河艺苑隆重举行及剪彩仪式。
展览因台风瀑雨推迟至9月3日下午揭幕,至9月16日止。前来参观展出作品的有广东省文学艺木界联合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广州市天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有关领导,著名教授刘斯奋、柯可及各书画界人士约二百人左右一同参观。
剪彩过后,大家移步参观书画展。只见展厅内充满了一派温馨、浪漫而祥和的气氛。我很享受这诗书画印的氛围,集高雅而美好。
我与泉馨书友朱国煌先生于昨日一同前往,观看了朋友蔡照波先生及两位广电人的诗书画印展。
我犹喜欢的是照波先生的墨竹,总是让我倾心,让人迷恋。
观其落笔第一幅画《春归》,寥寥数笔,纵横之间,逸气满纸,风枝雨叶,粲然入眸。气定神闲、自然得妙。
然,照波先生最擅长的还是篆刻,除了矢志求索,自成一家之外。他还推阐前贤,著文研讨,成立印社,奖掖后进,于岭南印坛,贡献匪浅。其于印学,沉潜既久,遂能举重若轻,几至于古人不用心处。幽邈之意多胎息于汉代将军章,形式构成则得益于黔山印派,又精研古文字,于缪篆和章草每多独得,边款文字,多取于此。其印之章法不主故常,俏皮中有蕴藉;字形略取纵势,偶作横斜,盖墨竹之妙透。
看照波先生篆刻,刀法冲凿并举,奇趣往往逸于文字之外。至于其书,以篆书为主,多得金石之气,文而不弱,质则能辉,无关工拙,一片神行,一如其人之潇洒纵横。
照波先生有书生本色和家国情怀,他是中文系出身、文艺青年、书画篆刻兼善、人情练达这些标签至今已觉不新鲜,惟近年来投身高等教育事业,颇让人刮目相待。与一般行政领导退居后借高校栖隐的做派不同。照波先生以退为进,居然还能在高校创办书法专业并聚合资源、嘉惠学子。不老的青春不仅见于他的艺术,更在于体现他对教育事业的身体力行中。豪情宕逸,愈战愈勇,诚为励志模范。
观刘小毅先生“四绝”,别开生面。据说从政多年,然繁杂的行政事务并没有阻挡他在艺术上精进的步伐,看他的作品我感叹他入世而不泥、超然而淡定从容。
从他的艺术作品中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急迫草率,一字一句,一点一画都从心底流出。
如《春光明媚》洁白的玉兰花与粉红多姿的桃花及胭脂般的牡丹花形成对角构图,呼之欲出、相映成趣,色泽清丽而自然。
扇面类画图《秋香》则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势夺人,好一幅小巧玲珑菊花图。有绽放的菊花,有含苞的菊蕊,把秋天凝香的景致淋漓酣畅地表现出来,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小景图,让人赏心悦目。
而一幅《迎春花趣》图则笔情墨趣地生动地再现了作者笔力功夫的诠释。三只小鸟墨趣横生,在金灿灿的迎春花中尽展闲适与风彩,同样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趣鸟图。
小毅先生其书也敦厚质朴,使转自如,文质彬彬,颇具盛德气象。
小毅先生在书法之余,喜吟咏,兼擅丹青篆刻,颇能绍继岭南先贤"多能"之遗风。其诗多抒写怀抱,真情实感,自然生发,活色生香,令人流连。绘画则以花鸟为主,篆刻偶一为之,盖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发之于篆刻。意主不俗,峥嵘偶露,一派雅人深致。
徘徊在第三展厅中,我读到了智雄先生的瑞气。他生长在粤东,长期担任地市书协主席,又在省书协兼职。作为职业媒体人,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宽广的知识视野,多有独到的见解。其书颇具纵横之势,如《游龙戏海,舞鹤翔空》笔挟风雷,气凌霄汉。细察之,则润如春雨,灿若朝霞,亦如其人之雅逸兼具,即之也温。
草书是最能表现个人情感波澜的书体,它是时间与空间的高度统一,是作者创作状态的最真实写照,直达人们的精神层面,观其作品,笔墨流畅,一气呵成,直抒胸臆,给人以快哉之感。
如他的《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斗方草书,无不含盖了作者的情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条屏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一展作者集大器晚成的书法情思与豪迈之风格。
为此,本人以【广电情、翰墨缘】诗书画印展,如雨后春风给羊城吹来了一股特别温馨、特别优雅的人文情怀的大美展示,展览办得很成功。揭示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美好愿景。本人愿附小诗一首以飨关注和鼓励我的读者们。

致【广电情 · 翰墨缘】诗书画印四绝有思
——蔡照波、刘小毅、黄智雄三人广州天河艺苑展
天河展览架心桥,
人道酬勤艺可陶。
画印诗书丰盛貌,
仰观大气逐歌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