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中国书法独特的精神气韵之中,沉淀着中华文化的基因。不论是甲骨竹简、勒石刻碑还是雕版刻印、活字印刷,都离不开文字,离不开书法。在过去任何一个时代,书法作为历史记载者和文化传播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书以载道,字如心画,不论作文赋诗还是记言录史,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延续,都是需要一代代的文人墨客、能工巧匠接续完成的历史使命。







永字八法是古人以永字为例,概括地阐述楷书八种基本点画用笔要点的方法。关于它的来像,历来说法不一,大约是在楷书盛行的隋唐之际,书家为指导初学者习书,便取被誉为“天下法书第一”的王羲之《兰亭序》的第一个字“永”为例,总结出一套欲以简驭繁、“以开字中眼目”的教学方法。在永字八法中,点叫作侧、横叫作勒、竖叫作弩、竖勾叫作趣、挑叫作策、竖撇叫作掠、横撇叫作啄、捺叫作碟。点画的命名虽然很奇特,但寻其字义,皆暗含比喻,说明该点画应如何写才能得其骨力、神韵。





















所谓“执笔”,其实就是书法家如何使用毛笔的问题。广义来说就是手指、掌、腕、前臂、肘关节、上臂、肩关节等整个身体系统的合作动作。
自古至今,执笔的方法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如龙眼法、凤眼法、拨灯法、二指法、三指法、四指法、单钩法、双钩法、捻管法、撮管法、握管法、搦管法、双手回腕法、枕腕法、悬肘法、悬腕法、提腕法等。
苏轼《论书》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句话道出了执笔的真谛。意思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空虚,执得灵便就行。今天我们教给大家的就是使用最广泛,也是最普遍的入门方法——”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是右手五个手指手指各司其职,用“擫(按)、押(压)、钩、格(顶)、抵(托)”的方法把笔执稳。五个字分别对应从大拇指开始到小手指每个手指的动作。

《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为纸本墨迹卷,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草书”。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会时快然自足之情怀。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年)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高247cm,宽120cm,厚27cm,约1200字。《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主曹全,字景完,曾任郃阳县令。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立,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年在郃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字体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
地。

周玲,资深传媒人,艺术品经纪人。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发布网《科教之窗》栏目主编、陕西广播电视台《书画人生》栏目制片人、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西安领事馆丝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副总经理。
移动电话:15398093328
邮箱zl15398093328@163.com
解说文字:陕西广播电视台《书画人生》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