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郜志坚的友缘
贡国良
芸芸众生,茫茫人海。有缘相识,又有缘共事,还有缘为友。相隔数十年后,还能够心心相印,经常互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真正能够留在心中的知心朋友恐怕只剩下凤毛麟角了。
我和郜志坚同志能够从初次相识到短暂共事,而后又持久为友。在我的人生中,感觉是一件非常庆幸的事情。
最近朋友相聚,郜志坚同志专程给我赠送了有他撰写的两本书,一本是2011年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故事人生》,另一本是2021年由中华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那年那月那些事》。书中叙写的内容不是泛泛而谈的空洞说教,而是贴近生活实际,记录的是身边人和身边事。阅读以后,倍感亲切。于是,萌发了提笔写点与郜志坚接触、共事和交友的想法。
初次相识
我和郜志坚记初次相识,记得是198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那天,我们结束了赴镇江参加干部专科班为期两天的入学考试返回丹阳。参加那一批考试的丹阳考生共有130多人,其中参加文科考试的大约120多人,而参加理科考试的只有我和钟习军、贺华平、陈伟、蒋兆俊、徐正华、王玉祥、马志俊等8个人。我受钟习军邀约,和同去参加考试的贺华平、陈伟等几个人,在丹阳老城区的一家很不起眼的小饭馆里,第一次认识了郜志坚,当时他已经担任丹阳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那次请客,他居然没有动用公权,而是自掏腰包接待了我们几位从考场前线回来的“将士”。
用餐前,钟习军向郜志坚逐一介绍了我们的大致情况,郜志坚以东道主的身份作了自我介绍。席间,我们各自谈及了参加考试的感慨和对考试成绩的预测。郜志坚举止儒雅,妙语连篇,谈笑风生,不时地举杯,向我们表示慰问,还对我们学成归来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和预祝。一顿饭,一杯酒,一番话,给人感觉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点也没有“官架子”,拉近了主人和客人之间的情感距离。短短的初次见面就给我们留下了良好而又深刻的印象。
短暂共事
世界太小,说起来也正巧。1984年那场“赶考”,我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1986年毕业后被组织上调入司徒镇担任了三年副镇长。1989年夏秋之交,参加市政府在“小山会议室”召开的多种经营工作会议,我代表司徒镇镇政府发言结束后到市委组织部去,居然与郜志坚不期而遇。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吕城人民欢迎你。当时我并不解其意,等到组织部王元心副部长跟我谈完话以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在暗示我被组织部调任到吕城当副镇长了。此时,郜志坚已担任吕城镇党委书记。真想不到,时隔5年以后,我竟然还能够有幸地在他的麾下工作,我与他合作共事,只经历了短暂的半年之久。当年年底,郜志坚就被上级组织部门调任镇江市京口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再后来的数年里,他分别担任过丹徒县委副书记、县长、镇江市驻香港办事处主任,辞职下海当过自己创建的公司老总,秉笔著书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我在吕城与郜志坚共事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却留下了值得回味的美好往事......
当时我们的办公室和卧室是近挨在一起的,晚上或空余时间,我都可以自由地上他办公室汇报、议事、聊天。他老旧的办公桌上有一块玻璃台板,台板下面压着他和家人的合影照片,还压着一张我感觉可能是他为人处世的“座右铭”:“超然、坦然、淡然。”可以看得出来,这六个字是他用心亲笔所写。这三个“然”,也印证了他人生的基本轨迹。
吕城,据传是三国吴将吕蒙在此屯兵筑城的千年古镇,更是改革开放后丹阳市乡镇工业总值第一批进入亿元规模的经济重镇。
郜志坚善于思考、精于谋划、勇于创新、勤于务实。他深知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意涵。记得他曾经多次会同企业出差跑项目,促成吕城铸造厂与上海锅炉辅机厂合作。由于项目是和铸铁打交道的重型物件,水路运输比陆路运输要便很多。他和张国杰厂长商量,决定从大运河开挖引河建设运输码头。郜志坚亲自组织带领全体机关干部挖泥土、挑土方。他看到王荣金年事已高,看到我身材瘦弱,就特地安排我们俩干锝土方的轻活,而他自己却坚持挑起沉重的土方,而且还接连干了好几天,一直到引河挖成为止。他身先士卒严于律己,时刻关心他人的优良作风,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领导班子成员。也为我日后担任吕城镇长、导墅镇党委书记等主要领导职务树立了模范榜样。
乡镇经济工作,除了乡镇工业以外,农业也是一个重头戏。我刚调任吕城,是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那个时候,吕城属于棉花种植乡镇,水利和水系对农业和棉花的丰产丰收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后,有好长一段时间,农村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和耕作制度的调整方面。许多地方的内河内沟长年失管,水利设施长年失修,对农业增产增收已经显现出制约。吕城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为了及时解决水利水系的瓶颈问题,郜志坚主动与市委市政府汇报,跟市水利部门沟通,决定把握冬春水利之际,对长达8华里的西战备河道进行人工疏浚。事情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看怎么个唱戏了。郜志坚很有领导艺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他在党委扩大会上胸有成竹地对疏浚西战备河作了领导分工:郜志坚(书记)担任总指挥,赵松南(镇长)担任第一副总指挥,我担任常务副总指挥兼工程组长。下设:工程组、宣传组、后勤组、保卫组,其他组长有班子成员分别担任。为了组织人马,调兵遣将,营造氛围,党委政府联合召开动员大会。赵松南主持了大会,我做了动员报告,郜志坚作了强调。层层发动,闻风而动。疏浚河道的工地上红旗飘扬,标语醒目,喇叭鼓动,6000名民工浩浩荡荡,你追我赶。曾记得施工进展到最后决战的关键时刻,郜志坚“御驾亲征”,亲自从河堤底部挑起装满泥土的担子,挑送到堆土方的最高处,而且接连挑送了好几个来回。身为党委书记的这一的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基层干部和广大民工士气。按照5天突击7天扫尾的既定目标顺利完成了西战备河疏浚任务。吕城的西战备河疏浚工程,被丹阳市政府评定为“大禹杯”优秀工程。也就是差不多在这个时间段,郜志坚被上级组织调任为镇江市京口区常委宣传部长。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郜志坚虽然被组织调走了,但是他在担任吕城镇党委书记虽然只有十四个月的时间里,却办成了12件事关民生的实事。郜志坚在吕城三级干部大会上公开亮明:“不做贪腐官,不做糊涂官,不做太平官”的为官誓言,在吕城一直传为佳话。他为吕城的社会经济发展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后来,赵松南和李锁林同志前后相继担任了吕城镇的党委书记,我也由副镇长升任为镇长。我们接过郜志坚书记手上的接力棒,把吕城的社会经济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先后做成了30米宽10华里长的吕蒙大道,大运河吕城段疏浚工程,大运河桥拆一建二工程、铺设光缆通信工程;新建了文化中心、农行大楼、第二中学、敬老院、农贸市场、财税大楼、政府办公大楼;扩建了中心小学、幼儿园、水利站;还在312国道和吕蒙大道两侧规划了吕城工业园区......
友缘流长
郜志坚同志调离吕城后,他的职务一变再变,由京口区常委宣传部长升任为丹徒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镇江市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后来在“七品官”的位置上辞职下海经商,担任镇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直至退休著书立说。我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变动,由吕城镇副镇长,升任镇长、调任导墅镇党委书记、调任丹阳市粮食局长、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市农业资源开发局长,直至退休兼任丹阳市扶贫协会副会长。不管郜志坚从政、从商,还是从文。我们始终保持着“君子之交”般的联系和互动。
我担任导墅镇党委书记参加中共镇江市委扩大会议期间,郜志坚专门跟我作了会面,勉励我要不负众望,奋发作为。我调任丹阳市农业开发局担任局长后,经常有机会赴镇江市局开会,趁会议空闲时间也专门上郜志坚的公司总部探望过他。等到我们都到龄退休以后,如果遇到在吕城或丹阳有社交活动时,相互见面后都会开怀畅聊,聊往事、聊健康、聊爱好、聊家庭、聊社会......
郜志坚赠我的书籍,我将细细品读,汲取精神,丰富自我。他撰写的作品犹如他 “超然、坦然、淡然” 的人品。正可谓:文如其人,书如其人。郜志坚在我的心目当中,既像一位仁兄,又像一位良师,更像一位益友。我和郜志坚之间的友缘,将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我和他之间的故事还将随着时间推移继续延绵......

郜志坚先生近照



*本人撰写的《我与郜志坚的友缘》收录于郜志坚先生主编出版的《说说那年那月那些事》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