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荫下的“木头人”(纪实散文)
陈世民(南京)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至今仍然念念不忘……
那是2006年8月19日下午两点多钟,我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到市里办事。虽然己经初秋但白天酷热,整个城市像一个巨大的蒸笼烧烤着万物。我蹬着自行车汗流浃背,忽然发现马路南边的树荫下,仰面朝天躺着一个好像死了的人。我下车仔细地端详着……
这是一位大约十六七岁的男孩子。蓬头垢面,骨瘦如柴,双眼紧闭,全身仅穿一件又脏又破的白大褂子,裸露着下体,赤着双脚,双手搭在胸脯上,干柴似的两条腿直挺挺地伸着一动不动,像一具干枯的木乃伊。这时偶尔听到秋蝉沙哑的哀鸣,似乎叹息生命的短暂,悲诉生命的脆弱!
马路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人们匆忙赶路,无暇顾及树荫下仰躺着的孩子。偶尔有人停下,看了看,摇了摇头,又骑车匆匆而去。我低声问旁边一位男子:“死啦?!还是活着?!”“不知道。”那男子低声回答,神情漠然。
“活着!活着!他还活着!”我惊喜地对那男子说:“你看,他的手指动了一下!可能有病吧?赶快报警!”我摸了摸衣袋,才知道忘了带手机。
那男子骑车匆忙而去。我也急忙跨上自行车,拼命地蹬着,飞快地回到单位,跑进了传达室,对门卫老张和老王简单地叙述了刚才的见闻,于是,我用传达室的电话报了警,又骑车飞快回到原来的地方。只见男孩子坐在树荫下,双目惺忪无光,神情呆滞,面无表情,像一尊朽木雕刻的“木头人”。
“你叫啥名字?家住哪里?离家多少天了?……”男孩子对我一连串的发问无动于衷,脸上毫无表情,仍然呆呆地坐着一言不发。
这时,离男孩子不远的树荫下,停着一辆装满桃子的脚踏三轮车,有两位妇女正与卖桃子的胖妇女讨价还价。
“那个男孩子在这里多长时间了?”我问。
“没看见,不知道。”
卖桃子的胖妇女心不在焉地回答。
“您见警察来过这里没有?”
“没看见!”胖妇女有点不耐烦了。
“啊吧啊吧啊吧……”男孩子步履蹒跚地走到车旁,向胖妇女伸着瘦细干枯的手,嘴里不住地“啊吧”着讨要桃子。我这才明白,原来这男孩子又聋又哑!
“去去去!”胖妇女呵斥着,继而大怒:“滚滚滚!”
一位又聋又哑流浪的可怜孩子,“滚”这个不堪入耳的骂人字眼又怎能听见呢?!他仍然“不去”、“不滚”,呆呆地站在车旁,眼里露出乞求的神色。
“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流浪孩子又渴又饿,没有能力去当“君子”,也没有能力去作“廉者”,为了话命,不得不以自己的人格尊严作代价,在别人鄙夷的目光下,在“去去去”、“滚滚滚”的斥骂声中乞求着所谓“嗟来之食”,想勉强维持自己年轻的生命!
“唉!这孩子真可怜,你就给他个桃子吧!”有好心人劝卖桃子的胖妇女,胖妇女余怒未消,装聋作哑,无动于衷!
“乖乖!吃吧!慢慢吃!”我身上只有五元钱,称了四斤桃子,我把装满桃子的塑料袋在孩子面前轻微地晃动着,但他不接,我夺过他手里大些的空口袋,小心翼翼地把桃子装进去,又将胖妇女找给我的两张一元的人民币塞进了男孩子胸前的衣袋里。
男孩子仍然呆站着,眼里透出一丝光亮,布满尘土的蜡黄的脸上浮现出一副莫明其妙的表情,是兴奋?是感激?还是哀伤?我分辨不出,只见他慢慢地、慢慢地跪了下来,那又肥又大又脏又破的白大褂子遮盖住他的双膝,泪水从无神的双眸流出,顺着脸颊慢慢地滚落下来,嘴唇哆嗦着,好像想说什么,但说不出来……褂子能遮住他跪着的双膝,但遮盖不住褂子后面赤着的双脚,我干脆把自己脚上的一双旧布鞋脱下轻轻地放在孩子面前。我和众人默默地看着他穿上了旧布鞋,又默默地看着他狼吞虎咽般地吃着香甜的桃子……这时我才忽然想起这正是单位上班时间,于是,我赤着双脚,狼狽地慌忙骑车“逃”回单位。
传达室老王告诉我,派出所打来电话,说他们没有找到那孩子……糕了!说不定当民警赶到时,孩子又流浪别处,让民警扑了个空!
你究竟流浪到哪里?可怜的孩子!
你的父母一定焦急万分,整天以泪洗面,渴盼你回家!
你的亲人一定万分焦急,日夜南跑北奔,急寻你回家!……
一连几天,我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大街小巷,默默地寻找着那可怜的流浪孩子,但总是杳无踪迹,让我大失所望!我真后悔,为什么不亲自把孩子领到派出所,请民警帮他找到亲人?一种内疚负罪感悄然袭上心头!
一连几天,当更深夜静时,我睡在床上辗转反侧,孩子那树荫下木乃伊般的睡态,那伸出瘦手讨要桃子的无助眼神,那遭受斥骂时呆呆不动木头人的站像,那白大褂子遮盖着双膝的跪姿,那泪珠滚滚的无助绝望眼神,那狼吞虎咽般啃着香甜桃子的吃相……不由自主地在我脑海里浮现!
一连几天,每当我骑车路过大酒店门口,总要停车进去观望。闻着一阵阵饭菜诱人的浓香,听着人们猜拳行令的欢声笑语,看着豪华转盘式餐桌上烧鸡烤鸭之类的美味佳肴……总渴望酒店里能突然出现流浪孩子向人们乞讨残羹剩饭的可怜身影!但总是一次次让我大失所望,孩子的身影好像大海中极其渺小的一滴水从人间蒸发……
我十分渴望命运之神为这位流浪孩子精心安排一个完美结局,我们的人民警察经过多次的波折终于找到了他,并派警车护送到家,又惊又喜地与家人团聚!
至今我仍然念念不忘当年那位可怜的流浪孩子!……
作者简介:陈世民,网名清风两袖,男,生于1947年2月,江苏省徐州丰县人。1964年毕业于江苏丰县梁寨中学。少年时曾立志自学文学。1967年开始边务农边业余搞文学创作,当年在《新华日报》农村版发表处女诗《社员爱读老三篇》,经常在各级报刊发表诗词、散文、小说、楹联、民间故事等各种体裁文学作品。纪实散文《向远居天国的妈妈诉说》、《跑堂倌张峰》分别在北京全国征文评比中荣获三等、二等奖;1999年3月,在北京荣获“20世纪专业领域贡献大奖”;曾被北京有关文化部门授予“当代中华诗神”、“中国诗词传承艺术家”等荣誉称号,评为中华当代文学学会2007年中华诗词“金爵奖”……其传略入编北京出版《中国文学艺术界名人大典》、《中华写作英才》、《中外名师录》……等多部辞书;民间故事《八步邻》、与马兴无合作《李蟠打猎》入编《中国民间故事全集(丰县卷)》……
曾任教师、江苏丰县黄楼乡通讯员、《南疆诗刊》社记者、香港《中外名牌》杂志社记者等……现在是综合文学网刊《淮海文苑》责任编辑、《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诗人、徐州市杂文学会、徐州市诗词协会及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员。
1994年11月15日和1995年4月3日,《彭城晚报》曾分别以《徐州农民爱作联语》、《陈世民以蛇自比》为题介绍其文学创作轶事,在百度、搜狗等可搜到。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