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侃中美外交关系
沃土

近段时间,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无论是促成伊沙和解,还是金砖扩员,都让世界人民看到了我国蒸蒸日上的国际影响力。就连美国也接二连三地先后派出布林肯、耶伦、克里、雷蒙多等高官访华,美国这是怎么了?这不合常情哈。
每次美国高官访华,网友们都一致说美国又来求我们买美债了,这话说错了!按照美国人的外交思维,压根就没有什么东西是求来的。那么,美国需不需要我们买他们的美债呢?当然需要!但他们不会求你买,他们只会压着你买,逼着你买,威胁着你买,这才是美国外交思维最基本的逻辑。至于“既要又要”,一边讲“不脱钩”,一边又讲“去风险”,这些听上去好像脑袋被驴踢了的语言,正是建立在他们外交思维最基本的逻辑之上的。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一看前年那次安克雷奇中美会谈,双方高层都谈了什么?此次会谈中,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公然说出了“我们是从实力地位的角度跟你说话”。对于布林肯这种十级王八蛋的言论,我们杨洁篪主任直截了当的回答是“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不吃这一套”!看明白了没?中国面对面当场把美国外交逻辑思维的基石给砸翻啦!也正是基于此,安克雷奇会谈,必定会成为中美外交史上光辉灿烂的里程碑!但美国就受不了啦,中国竟然敢不吃他们这一套啦!
那么,美国为什么会把“基于实力地位说话” ,作为他们外交逻辑思维的基点呢?无他,美国这么些年一直都是按照这个逻辑思维进行的,而且无往不利!比如1985年的“广场协议”,一轮一轮谈下来,美国正是用“实力地位说话”,让日本签下了这份协议。这份协议的结果,导致日本在新兴的半导体产业中自费武功。海湾战争的时候,我们说美国用日本的芯片完虐伊拉克,而今天,日本在芯片领域,已经只是提供最初级产品的国家了,而美国则长期统治了这片高地。霸权霸道得很啊!在美国的外交实践中,只要你拥有足够的实力地位,不管你说的话多么的荒唐,不管你的要求多么的不可思议,也不管你做的事多么的混账透顶,都是理所当然,对方最后都得统统接受,还要向我磕两响头。君不见北溪管道被炸,德国不但得接受,还得屁颠屁颠的跟在美国后面军援乌克兰,敢去调查北溪被炸真相么?吓死德国政客们!五常之一的法国,与澳大利亚的潜艇订单被美国明目张胆地撬了,法国除了咕哝两声,还不是照样闷屁接受了么;美国让三星、台积电交出核心技术数据和客户资料,两家磨蹭几天以后,还不是乖乖照办了么?而我们杨主任一句“中国不吃这一套”,直接触动了美国外交思维的基石,这是美国佬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霸权要崩塌啦!这也就是美国为什么对中国一轮又一轮的限制、封锁、打压、威胁了。那个黑黑的国防部长奥斯汀前不久还叫嚣着要求中国停止高端武器研发;消减军费开支;停止中俄战略互动;没得到美国同意的情况下,中国不应该向其他国家出售武器。去你大爷的,你一个黑猫警长还真当自己是世界警长呐?
美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凭实力地位说话”的外交思维逻辑,是不可能改变的,这已经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镶嵌进他们的基因中了。但实力地位却是可以改变的!当你的“实力地位”,让他感觉赢不了的时候,他也会变得很乖的,这还真有个典型的事例——朝鲜战争停火协议。
朝鲜战争打了三年,实际上,双方一直在边打边谈。起初,美国要求中朝一方对他们的海空优势作出补偿,再到后来一次又一次地不欢而散,直到号称“让飞机大炮、机关枪去谈判”的美军,在战场上一次次吃了败仗之后,才最后乖乖的坐到谈判桌前,才最终签了停火协议。而在达成停火协议之前,南朝鲜的李承晚不甘心就此罢战,他便叫嚣单独干,于是有了金城战役,李承晚部被志愿军歼灭五万多人,重创四个师,而美国就在边上看着志愿军收拾李承晚部。金城战役后,双方签署停火协议。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在这份停火协议上,压根就没有南朝鲜也就是现在的南韩政府的签字,他们是没有资格签字的。所以,直到今天,南韩的战时指挥权,仍然牢牢掌握在美国手里,收回无期。
那么,有人会问,中美关系未来会怎么样呢?还能怎么样,美国为了维护他那岌岌可危的霸权,显然还会一如既往,甚至层层加码地继续限制、打压、封锁、威胁中国,因为目前,中国是唯一可以冲撞、或颠覆他们霸权的国家。而我们面对美国霸权,也有应对之策。这个应对之策就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聋子杀猪——压根不听它哼哼。就像雷蒙多这次访华之前,还一直叫嚣要求华为放弃高科技研发,否则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制裁!可我们的做法,大家现在都知道了,在雷大部长访华期间,华为悄没声地推出了5G手机,推出了麒麟芯片。美国倾其政府之力,并联合一众盟国对华为的制裁,不但制裁个一地鸡毛,还让雷蒙多变相地给华为新5G手机做了代言,关键还没让她拿到半毛钱代言费,把雷蒙多那张瘦脸扇得啪啪响。
华为推出新5G手机这样的事情,将会成为中美关系的常态。我掐指一算,到2028年夏秋之交,中美之间在许多事情上,会发生易势而处,练好我们的手腕子吧。
2023.09.03

作者简介:原名沃恒久,笔名沃土,江苏沭阳人,出生于贫苦的农村家庭,后来工作于中远海运集团,任职远洋船长多年,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写字,尤喜古典文学,偶尔写点心得体会,或编写点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