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束脩之礼”之趣
作者/加贝
朗读:少说多做
假期看到有很多谢师礼的视频,其遵循“束脩”古礼,学生手提五花肉,向老师行礼,感恩老师多年的教诲。这类视频,获得了相当多网友的点赞,这让我对束脩之礼,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马上研究探寻,得出如下结论。

简而言之,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
束脩又是孔子制定的中道原则,是古代的最高谢师礼。五花肉和束脩被视为最高的谢师礼,古代用送五花肉的方式,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束脩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用以表示敬意和尊重,常用于祭祀活动和重要场合。
“束脩”一词源于《尚书*洪范》中,“脩”是指修饰打扮,“束”是指捆绑,因此“束脩”指的是束装穿戴的仪式和礼仪。传统束脩礼仪的步骤包括首先要磨砺身体,再整治衣冠,盘整头发,佩戴玉石饰品,然后才可行礼。这种礼仪在古代一般只有贵族或者有地位的人才有资格参加,表示了人们对尊贵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重视。

古代的束脩之礼通常包括肉、芹菜、枣子、莲子、红豆、桂圆等,这些物品分别寓意着弟子的心意、勤奋好学、早早高中、苦心教育、鸿运高照和功德圆满。这些物品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脩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 学生尊重老师, 尊重他们的知识和智慧,老师以身作则,以身示教,以身传道,为学生树立榜样。

由此可见,束脩之礼是古代尊师重教的重要体现。学生尊重老师, 尊重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另一方面是要求老师以身作则,以身示教,以身传道,为学生树立榜样。它既是一种文化传统, 也是一种社会规范。在我们当今时代,也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一番探寻研究下来,甚是有趣。
又是开学季,倡导尊师重教,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增进双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激励学生学习, 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