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通俗解读》
子路篇(6)
荆公子岂为衣食足?
【原文13·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卫公子荆,是卫献公的儿子,名荆,字南楚,是卫国大夫。先秦时,诸侯的儿子除继承君位的称为世子外,其余都称为公子。卫献公传位卫襄公,卫襄公传位卫灵公。所以,卫公子荆当是卫灵公的叔父。据说这个卫公子荆十五岁时就代理宰相,处理国事,而且的名声很不错。据《左传﹒鲁襄公二十九》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国的公子札到各国去访问。“适卫,说蘧瑗、史狗、史䲡、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意思是说,吴公子札在卫国见到了蘧瑗、史狗、史䲡、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等人,谈得很投机,于是感慨地说:“卫国有这么多贤能君子,不会有什么祸患。”卫公子荆,是贤能君子之一。鲁襄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544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也就是说,在吴公子札出使卫国时,孔子才7岁。所以,孔子在卫国时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见过卫公子荆,他对卫公子荆的这一段评价,应该是卫公子荆死后其在卫国考察时作出的。
对于孔子这段话,传统的断句是:“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注释和翻译也大同小异。钱逊先生在其《论语浅解》中的注释是:“善居室”,即善于居家理财过日子;“苟”,苟且,将就;“合”,足。翻译是: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说:“他善于居家理财。刚开始有一点,他说,‘凑合着也就够了。’稍微多一点时,他说,‘凑合着也算完备了。’更多一点时,他说,‘凑合着算是很美了。’”

钱穆先生对孔子这段话的翻译是:“卫公子荆可称得善于处理家业了。当他财货器用始有之时,便说:‘将就凑合了。’到他稍多时,便说,‘将就完备了。’到他更多时,便说,‘将就算得是美了。’”
杨伯峻先生对孔子这段话的翻译是:他善于居家过日子。刚有一点,便说道,‘差不多够了。’增加了一点,又说道:‘差不多完备了。’多有一点,便说道‘差不多富丽堂皇了。’”
总体而言,大都理解为,孔子是赞扬卫公子荆会过日子,对财富没有过多的追求和奢望,知足常乐。这未免有些望文生义,曲解了孔子的意思,且给人有乏味之感。试想,一个世家公子,难道还缺财物器用?况身为大夫,这种知足常乐、小富即安的消极保守的治家理念,何有进取之心?安能在诸侯兼并、群雄争霸的风云时代担当国家宰相重任,引卫国奋发图强,走上强国之路?
其实,对这一章,我们若这么断句“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似乎更合理。

“居”本意是居住的意思,这里当是“自处”之意,指个人生活。“室”指个人独立生活的空间。世家公子出生以后,在其未成年时是随母生活,日常起居由母亲照料,待其长到一定年龄时,便会享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和可独立支配的生活用度,个人生活逐渐独立。“室始有”即是指刚开始拥有自己的居室,开始相对独立生活之时;“少有”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世家给与其个人的生活供给、用度等待遇逐渐增加;“富有”当指完全独立,自立门户之时所拥有的待遇。
所以,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卫公子荆这个人“善于独处。当他刚拥有自己的居所时,就说‘差不多可以了!’待居所稍有改善,就说‘已经够用了。’到居所设施进一步完善时,他就说‘已经很好、很完美了!’”
很显然,孔子是赞美卫公子荆个人生活俭朴不奢侈的品德,这与“善于居家过日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此,应当析清,不然,就会把卫公子荆理解成一个消极保守的小家子气的“迂夫子”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