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某群的本周同题诗题目为《小巷》,到九月二日(也就是今天)截稿,为赶在截稿前投上一篇,就挤出白天的时间来赶写。
题目一如既往的袖珍,一如既往的质朴和接地气。乍看题目,跟古井画图配诗没什么异样。据说,在红尘世界,做花俏不易,但做朴质更难。这如同格物领域,最质朴的像“光”、“时间”等,弄清楚它们是什么,怎样变化,可是最困难的事情。所以,这《小巷》,我尽了力,但还是才疏学浅,写得不够满意。
自从入了新群,看了十几道课题后,我觉得群主之文学修养,至少已经迫近了大师鲁迅先生的崇高境界。鲁迅先生的著作:《彷徨》、《呐喊》;鲁迅先生的名篇《伤逝》、《自嘲》;题目都是俩字,短小精悍,干脆利落,清雅含蓄,意韵深远……
然而,很久前又曾拜读过一位文坛暴发户的经验之谈。他介绍写作说,从大处着眼,首先要放目英特网网红;从小处着手,必须注重细节,必须考虑受众。少阳春白雪,多下里巴人,不妨借鉴赵本山的艺术精典论述:魅惑受众的好作品都像火锅涮猪肠,一定要带点脏污才好吃。另外,他教唆给诗歌拟题目,则尽量带些修饰词,长点,感性些,这样才容易抓住编辑和受众的心,他的《xxxxxx》、《xxxxxx》得奖作品,和光辉载入“xxxxxx”全国、世界名著的《xxxxxx》、《xxxxxx》,题目都光妍亮丽、喷发着鲜肉的体香,云云。
一个题短,一个题长;一则含蓄,一则裸露。以上两者,究竟谁是谁非?
看来,生活的多元是没有大碍的,锅盆碗筷磕磕碰碰,那可以当做家庭的交响;社会的大是大非,若任由无原则的闹多元,那就像《天鹅、虾和梭子鱼》的寓言故事,终致互相耗费和瞎折腾。记得美国在被拉登撞毁摩天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调查时发现,拉登作案的事件早已收集在警示中,可惜没有受重视,错过防范了。为什么会“不受重视”?原因无非是世界警察的情报系统太多元了,既要国家安全的,又要某球星带美女外出兜风,接着停在树林边在车头风光的;那些值班人员对着满厅的荧屏,眼睛疲劳得很,看见球霸女魅的风景,他们哪里还去管什么拉登的破事。
由于时间不给我增值,写了这犯难的《小巷》,再没有时间和精力创作了,于是乎就配几节题记,拿来书香“暗相”,让群友们尝一尝“野菜”,忆苦思甜一番……


自由诗
小巷
连振华
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
这端是蒲葵终年不艳,
那端是月季总在芬芳。
石板铺地,高高低低,
可每一块都平整滑溜,
光阴打磨,神骸锃亮。
小巷中段,有口老井,
打水人踩着公鸡歌唱,
一早在小巷来来往往。
每日生活就这样开始,
地面的石板被水打湿,
巷中巷上,炊烟舒飏。
黄昏夕照,西霞辉煌,
辉映得小巷格外安详。
此时,晚炊正在忙碌,
悠长小巷,饭菜飘香。
看,走来了两只家犬,
一小一大,瘦黑胖黄。
每逢雨丝纷纷扬扬,
巷籁就只剩细雨轻响。
石道显得格外悠幽,
深远的迷蒙催人联想:
巷道通往童话世界?
那边有一位丁香姑娘?
啊,小巷哟悠长悠长,
曾延伸到那历史羊肠,
还要通向岁月的康庄。
读过丰腴,阅过清癯,
看过无数的月圆月缺,
见过无数的尘世沧桑……
2023.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