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格和拗救
文/丰树

律诗的变格,主要是平仄的变化,也可以看成是格律严规下的通融之法,包括了常规变格和特殊变格,为了简明方便,我们以五言为例。
一、常规变格
常规变格,主要是指“一三不论”(即五言第一三个字可平可仄)的小变化。
在五言的四个基本句型中,除了“平平仄仄平”首字不能变仄外,其它三个句型的首字变化都是无条件的。另外,除了平平脚、仄仄脚两句型第三个字不能变化外(会出现三仄尾三平尾),另两个平仄脚、仄平脚句型第三字都可变化。这类常规变格的拗句不用救。
四个基本句型几种变化: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首字变)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首字变)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第一三字均可变)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第三字变)
二、特殊变格
特殊变格是指有违于“二四六分明”的特殊变化,是需要拗救的句子。
救的方法可以分为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
(一)本句自救
1、孤平自救:仄平平仄平
孤平历来为律诗大忌,所以特别需要注意避免。
在“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如果首字为仄,就出现了孤平问题。
补救办法:若首字为仄,第三个字则需变仄为平,孤平问题就解决了。
平平仄仄平(标准句)——仄平平仄平(拗句)。
例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此句标准格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第二句由于首字“恐”为仄音,所以第三字用了平音的“天”,成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轻松化解了孤平。
2、鲤鱼翻波:平平仄平仄
有一个特殊的句型“鲤鱼翻波”,这种句式在唐诗中数不胜数,自唐代就习惯被看作律句。“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四个字平仄互换,变成“平平仄平仄”,写诗时这个句式可以直接当作律句用,需注意首字不能为仄。
平平平仄仄(标准句)——平平仄平仄(拗句)
例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例句中的仍怜故乡水、凉风起天末、正是江南好风景都是此格式。
(二)对句拗救
对句拗救是在出句无法自救的情况下,通过对句“中”字平仄的调整来做的补救。
这种拗救指在出句“仄仄平平仄”中,第四字或第三四字都用了仄声,就出现了关键位置上的失替,属于大拗,必须要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标准句)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拗句)
例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即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因为格律的严格性,大抵就是以上这些变化形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标准格律是基础和核心,所有的变化都依据于此。如果对基本格律还不熟悉,那也不好掌握“拗救”。另外在使用时,只有在词句受限于常规格式表达时,才可考虑“拗救”。
202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