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自当空水自流》(节选)
作者:冯心语
朗诵:阿 庆
因为亘古长存的永恒,因为阴晴圆缺的变换,月亮占据了远古先哲的仰望,浸满了迁客离人的遐想。于是,诗人一泼墨,便有哲人的论辩,便充斥动情遐想。
因为绵延不断的浩荡,因为一去不返的流淌,江水说尽了人生渺小的虚无,解脱了沉浮无定的悲苦。于是,江水涤荡了诗情,是由思考而生的叹喟,更是寻求解脱的寄予。
夜色中的江只剩茫茫,多亏了月,洒下清冷的银辉,照出江水与天边交际处隐约的轮廓。浩荡,尤其是夜幕中月色衬出的迷茫。不知道大江多长,不知道江水多深,只知道孤身一人的渺小。波涛声是叩打的交响,那般清晰流畅,江水如此酣畅淋漓而人生又何故暗流涌动?波涛的翻涌给月衬出底色,月亮就在那静止着,遥远清冷,但亘古长存。任是凡夫俗子,目不识丁,在此江此月孤影一人时,也会顿悟些许人生之理吧!
江月本身的特性,带着永恒的神秘和清明的姿态,走进诗人的思考,思考宇宙,思考做人。思考是情感的根,“有情总被无情恼”为了寄托真挚而深远的情感,无数诗人留连于江畔月夜,为江月所倾倒,而融情于江月的诗篇,又读醉了多少后人。
江月是游子的唯一伴侣,行舟江上,形影相吊的江月竟如此亲切近人。孟浩然便借此抒写羁旅之恩,“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诗戛然而止,诗人仿佛寻得了一丝慰藉,但浩渺的江和清冷的月,又徒添了多少寂寥的新愁啊。“家在落霞边,愁逢江月圆。”
若是江头送客,那么远载行舟而去的江水搖曳出月影破碎,定会又添一层离愁别意。“烟满空江月满堤”,只是行舟已去,友人渐行渐远,空是江流月满,挑人愁绪。
江是月浩荡的魂,月是江灵动的神,江月闯进了多少哲人的眼眸,就孕育出多少多情的篇章……
朗诵者简介:房惠庆(网名阿庆)自幼学习朗诵,师承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胡庆汉老师,曾获上海市青年朗诵大赛银奖,秉承“灵魂塑造声音,声音敲击灵魂”的朗诵理念,执着探索演诵之路的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