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姓名:刘津香1952年2月11日出生于天津市。1959年~1965年天津市和平区华安街小学上学。1965年~1969年天津市第六女子中学上学。1969年4月12日~1971年6月12日内蒙武川庙沟土城村插队。1971年6月~1972年10月内蒙呼和浩特市饮食服务公司综合饮食服务部餐厅服务员。1972年11月~1974年12月学习、实习。1975年1月~1986年12月呼和浩特市饮食服务公司医务所护士。1986年12月~1993年天津市药用玻璃厂保健站护士。1993年下岗,后退休至今。

赞知青园––武川知青家园建园一周年纪 文/刘津香
秋高气爽八月赞,风和日丽知青园。 石碑屹立武川镇,碑铭精致显当年。
雕塑如生青春现,情系武川今生缘。 浮雕再现思往日,芳华岁月在眼前。
知青墙赋家园记,捐款名录入眼帘。
昔日今朝照片展,年少古稀大家观。 立碑著书载史册,“青山作证”捧胸前。 一代豪人留念想,激情永驻在心间。
——于2023年8月30日中国天津
我与武川知青家园 (建园一周年纪) 文/刘津香
时间真快,转眼内蒙武川知青家园已经建成一周年了。2021年11月,我有幸进入武川知青缘群。并且知道由几位知青牵头,要在武川境内建武川知青家园。并且成立了武川知青家园建设筹备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以下简称两委会),我是顾问委员会成员。
六十年代初开始,来自北京、天津、呼和浩特、包头、集宁、武川等城市和地区的七千多名知青,到武川县境内插队。在这里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足迹和汗水,我们要在武川县境内建一个我们知青自己的家园,在第二故乡留下念想。
上面照片是武川知青碑的正面。

上面照片是知青碑的背面,镌刻着碑文。
武川知青家园建设,大家初步讨论要立知青碑、建知青墙、雕塑、浮雕、橱窗、要出一本我们自己的书。资金来源是我们知青自愿捐款。定了调子,大家一起努力,分工合作,进展顺利。
上面照片是知青家园的雕塑。

上面是两幅浮雕。
从选址、采买石料、收集大家的作品、收款、网上及时公布通报等等一切工作,在工程部、编辑部、财务部等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有序进展。五百多名武川知青和爱心人士、志愿者慷慨解囊共捐款25万余元。在建园的具体工作和事情处理方面有时会有争论,也产生过矛盾。但是,都没有影响知青园建设的步伐。

上面图片右上角是我提供的庙沟知青50年欢聚活动合影照片,在武川知青家园的橱窗里。

上面图片左图是我提供的天津十八中长征队在途经英雄董存瑞家乡时与英雄的父母合影照片,在知青家园的橱窗里。
2022年8月,经历九个月的努力,武川知青家园终于建成了。雄伟的知青碑屹立在武川知青园的广场上,知青碑上“武川知青家园”六个鲜红的大字鲜艳夺目;知青碑的背面有大家共同讨论认可的碑文,叙述着曾经的岁月;一对男女知青的雕塑栩栩如生,在雕塑的底座“知青家园情系武川”八个大字金光闪闪;知青广场的知青墙上,镌刻着为建武川知青家园捐款人的姓名;在知青广场的橱窗里有建武川知青家园两委会成员照片和名单、有武川部分知青往日今朝的照片;两幅浮雕,展示着当年知青劳动和生活的画面。
橱窗里有我提供的庙沟知青50年欢聚活动的合影的照片,有我提供的天津十八中长征队徒步到武川插队,途径英雄董存瑞的家乡,与英雄父母的合影照片。
武川知青家园建设其中的一项是出书,我们的书名是“青山作证”。在《青山作证》一书的前面第三张彩页两委会成员有我的照片;第93页有我的作品《我的知青情结》;第100页有我的作
品《徒步插队到武川––记天津十八中赴武川长征队》;第336页两委会名单我在其中;第343页有我提供的庙沟土城村女知青照片;第378页有我为武川知青碑写的碑文;第380页有我提供的1969年4月12日赴内蒙武川插队的日历、站台票、天津站、军用卡车满载知青翻越大青山四张照片;第386页天津知青捐款人名单我的名字和我代为捐款已故庙沟知青杨玉生、章立红夫妇的名字;第387页我提供插队时我穿的衣服和背过的挎包照片;第402页我提供的武川县庙沟公社111名天津知青名单。

上面照片是《青山作证》一书第三页彩页顾问委员会成员照片。
上面照片是《青山作证》一书的第93页,我的作品《我的知青情结》。
上面照片是《青山作证》一书的第100页,我的作品《徒步插队到武川––记天津十八中赴武川长征队》

上面照片是《青山作证》一书的第378页,我为武川知青家园写的碑文。

上面照片是《青山作证》一书的第380页,我提供的1969年4月12日赴内蒙武川插队的日历、站台票、天津站、翻越大青山的四张照片。

上面照片是《青山作证》一书的第402页,我提供的庙沟天津111名知青的名单。
在建武川知青家园和捐款活动期间,我想到了庙沟已故知青杨玉生、章立红夫妇。他们是我的庙沟知青战友,同时又是我们十八、女六夫妻群的成员,更重要的是这对夫妻热情、正直,是我内心的好友。我想:如果他们夫妻还在,一定会参与这个活动的。为了能让他们的名字刻在知青家园的知青墙上,为了能让他们夫妻的名字出现在《青山作证》的书里,我为他们夫妻捐了款。实现了我的愿望,他们夫妻的名字刻在了武川知青家园知青墙上,他们夫妻的名字在《青山作证》的书里。

这是我们武川知青自己的书《青山作证》。
章立红的母亲90多岁了,她很想得到一本《青山作证》的书。我于2022年8月23日收到了《青山作证》一书,于次日2023年8月24日将《青山作证》一书送到章立红母亲家中。当老人接过《青山作证》一书,捧在手里高兴的样子感动了我。同时,我们眼中都含满泪水,在内心追念杨玉生、章立红夫妇,我的庙沟知青战友。

上面照片是庙沟已故知青章立红的母亲收到《青山作证》一书的照片。
还有一件事情,我个人认为:建武川知青家园是要体现整个武川知青的情况,无论是否参与建园活动、无论是否捐款。我向某某人提出,要在知青墙上或者《青山作证》一书里有天津十八中长征队赴武川庙沟插队的记载,因为他们是武川知青。可是我得到的回答是:他们没有捐款,咱们不必自作多情。我对这样的回答不认同!不甘心!同时,我想了自己的办法,我写文章,在《青山作证》发表,这样天津十八中长征队的真实事件就让后人知道了。于是,我写了《徒步插队到武川––记天津十八中赴武川长征队》一文,在《青山作证》一书的第100页发表。至此,我的心愿得以了却。
参与武川知青家园建设我还有意外收获。事情是这样的,北京知青章玉佩姐姐,我们是在这次建园活动中网上相识并加了微信的。有一天我看到了玉佩姐姐发的朋友圈,一个很熟悉,又失联几十年的同事姐妹 的照片映入眼帘。啊,那是 我1971年刚刚选调到呼市餐厅的同事王月梅姐姐。在玉佩姐姐的帮助下,我和月梅姐姐 联系上了。失联50年,远隔千里,是网络微信,是武川知青家园建设让我们重新再聚。是巧合,是缘分。


上面两张照片是玉佩姐姐发朋友圈的照片。


上面两张照片是50年前同事的集体照片。
我是幸运的!一个出生时体重只有3市斤重的女婴,在不知道自己是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情况下,17岁到内蒙武川插队。婚后两地军嫂生活12年,一个人工作带孩子,承担全部家务。34岁调回天津,37岁单位体检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先心病患者。41岁下岗,没有因病又下岗消沉。反而,到处求职,在医院做了15年特护工作。陪伴父母6年,没有遗憾。有幸组织参与了武川庙沟知青插队50年的欢聚活动,更有幸参与了武川知青家园的建设活动。
今生今世唯一的心愿就是再回内蒙武川庙沟土城村看看,看看那个村庄,看看父老乡亲,看看我的好妹妹秀女;到武川知青家园看看,在咱知青自己的家园拍照留念。与这次因建园有了联系的知青朋友们见个面,与参加龙风文学院学习诗词的朋友们见个面。期待,只求上苍安排,圆我心梦!
祝愿老了的知青朋友们平安健康!
(全文2845字)
于2023年8月30日中国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