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后 的 军 礼
文
/李太忠
五十五师老师长魏宝锁的瞻仰送别仪式,八月三十一日上午在栖凤山下的殡仪馆进行,老部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老师长送行。干休所政委介绍了老师长生平,五十五师原参谋长,后任酒泉军分区司令的陈启军同志,介绍了老师长临终前的最后一个军礼,使现场人员唏嘘不已。老师长临终前已经昏迷了三天三夜,儿女们怕老父亲这次凶多吉少,电话告诉了他的老部下陈启军同志。陈启军是老师长当团长时提拔起来的干部,是老师长最喜欢最信任的部下。陈启军急忙赶过去,在老师长病床前大声说:“老首长,我是陈启军,我代表你的部下们来看望你,你一定要坚持住,我们还准备喝您的一百岁寿酒呢。”陈启军大声说完这些话,奇迹出现了,已经昏迷了三天三夜的老师长,微微睁开了双眼,看了看陈启军,嘴唇动了动,陈启军赶紧给老师长行了个军礼。老师长略显吃力地抬起右手放在头边,还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儿女们都很高兴,老爸终于醒过来了。陈启军摸着老师长的手又坐了一会,看着老师长神情安静,就回家了,临行前交代儿女们一定要精心照看老人。刚进家门又接到老师长的大女儿的电话,老师长去世了。陈启军坐车赶过去,老师长安静地躺在床上,像睡着了一样安详。陈启军哽咽着说:“老师长昏迷了三天三夜,儿女们都在身边,没有看到老部队老部下们来看他,他心有不甘不愿离去。我来看他,他知道老部队老部下们已经知道,就放心地离去了。他的军礼,就是给老部队老部下们的最后一个军礼。”魏宝锁师长,山西省高平市人。一九二八年出生,一九四六年入伍,所在部队为五十五师前身太岳军区八纵队二十四旅七十二团。入伍后连续在五十五师奋斗了近四十年,从士兵到师长。之后升任西安陆军指挥学院副军职顾问,一九九零年光荣退休。魏宝锁师长的军旅生涯充满辉煌。战争年代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火中从士兵成长为连长,参加战役战斗一百余次,先后荣立三次大功,五次小功。一九四七年在临猗县嵋阳镇,歼灭胡宗南“王牌御林军”十师二十八团的战斗中,他所在的一六五团八连伤亡很大,他是全连七名幸存者之一。陈赓司令员代表四纵亲自为八连授予“大功八连”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陕南剿匪、甘青平叛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一九五一年陕南剿匪中,担任武工队队长,只身与土匪头子陈志贤谈判,并指挥武工队活捉“川陕甘救国军副总司令”罗友仁,荣立一等功,陕南军区授予他乙级剿匪英雄,出席了十九军兼陕南军区英模大会。一九五八年青南平叛中,担任一六五团五连连长,指挥全连歼灭了大量叛匪,击毙叛匪头子“反共救国军”副总司令韩乙努。一九六二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担任一六五团三营副营长,率领八连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邦岗江寺阻击任务。和平时期,魏师长不居功、不自傲,为了加强部队的全面建设,不断探索总结带兵治军的方法和路子。他担任过十年连长,十年营长,十年团长,具有十分丰富的治军带兵经验和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为了使这些宝贵的经验不失传,他用八年时间写出了十五万字的回忆录《脚印》,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退休后还多次回老部队讲传统,手把手地为新一代官兵们传帮带,他的事迹被军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宣传。我没有在魏师长手下工作过,但我担任过三年五十五师政委,在我担任政委期间,魏师长多次回老部队传帮带,使我很受教育。参加老师长送别会,使我感慨良多,现场赋诗一首,以表达敬仰之情:泉台旧部迎战神。编后语:五十五师原师长魏宝锁去世一年了,我在参加老首长葬礼后写了一篇文章巜最后的军礼》,以怀念老师长光辉灿烂的一生。我见过不少对老部队有深厚感情的人,但能做到象魏师长那样热爱五十五师的人实不多见。那已经不是家的概念了,那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
【作者简介】
李太忠(男),1950年出生,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著有“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漫谈”两本书,共约80多万字。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