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225期 总第444 期

精彩人生 人物专访

访毛体书法家刘成奇
曹立萍 文
周 密 摄影
在昆明东风东路145号云南尚品当代艺术馆二楼展厅的右侧墙上醒目地悬挂着几十幅大大小小字体飘逸潇洒的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一幅10米多长的巨幅行草占据了展厅中央的桌面,这是云南知名毛体书法家刘成奇的书法展。笔者第一次看到这样多而且是上乘的毛体书法个人作品展,惊奇之余,也对这位名叫刘成奇的书法家敬佩不已。

参观完书展,笔者又随同行的周老师去拜访了书法家刘成奇老师。在昆明的塘子巷茶城有一个不大的店面,平淡无奇地写着"字画茶装裱”几个字,没什么特别的。进入店内,却立即被满屋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毛体书法作品刷亮了双目。被称为“云南毛体书法第一人”的刘成奇老师,即是这些书法作品的主人。

刘成奇老师讲着一口北方普通话,娓娓而谈,向我们讲述了他创作毛体书法的经历。2016年,一位四川的毛体书友送了他一幅毛体书法作品,这幅作品引发了他对毛体书法的浓厚兴趣。于是,本来就有书法基础的刘成奇老师开始潜心钻研毛体书法。不久他的毛体书法就成型了,受到之前送他作品的那位给予他启蒙的书法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许多毛泽东诗词爱好者慕名而来求字。这不,我们访谈之间,就有一位母亲陪着即将去大学报到的儿子来请刘老师写一幅字带到大学里,以激励孩子的学业。孩子要求写的是毛泽东主席在青少年时期的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又有一位女士不停地打电话要求写一幅毛体书法作品,一会儿又有战友进店求字。可见,刘老师的粉丝都是毛体书法的铁粉呀!

刘成奇老师曾经是一名军人,在炮四师五团服役,后转业在昆明某金融单位工作。现已60有余的刘老师早已退休,但刘老师退而不休,他想让自己的余生活得更精彩。于是他笔下生花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的舞台一一毛体书法艺术创作的舞台。他现在还是云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毛体书法分会会长。

初见刘成奇老师,给人的印象是,性情随和洒脱,健谈,爱好广泛。他爱喝茶,便在饼茶包装纸上亲笔书写毛泽东诗词。爱饮酒,又在酒瓶包装上留下了毛体诗词的墨迹。爱唱歌,还会写歌词,曾为自己所在部队写过两首歌词,一首是炮五团团歌,一首是炮四师师歌。他感概地说,现在部队已改编,番号已不存在了,但是老战友们还常常唱着他写的《炮五团团歌》、《炮四师师歌》,回忆起火热的军营生活。还有一首《过年回家》也都有作曲家谱了曲子,被广为传唱。他现场给我们听了录音,果然不同凡响。

多才多艺的刘成奇老师,不仅会写书法,会唱歌写词,还会装裱,他的书法作品全都是自己装裱。于是他办了一个多种经营的公司,我也领会了他店面的招牌写的"字画茶装裱"的内涵。

不止这些,刘老师还向我们透露了他的一个新计划:将毛泽东诗词和书法与百年党史融为一体,编写成一本书《百年党史与毛主席诗词书法》,并做成党史讲座,到企业去讲,已经有单位预约了讲座。

之后我请刘老师现场演示书法,他欣然同意,立即提笔。但由于环境嘈杂干扰,他对作品不满意。追求完美的刘老师说,每一个字都要写在固定的位置,要尊重毛主席的原作,否则就不是毛体书法。

访谈第二天,我还没有写出访谈笔录,刘老师在微信上说,头天喝了酒写不好字,今天专门写了《七律.长征》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两幅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送给我们。我不禁感叹:这真是一个才艺与德行兼具的人哪!军人本色,做事绝不含糊!
2023年9月1日晚于昆明
作者 曹立萍

摄影 周密

编辑 曹立萍
温馨提示:
“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专栏欢迎优秀的诗词、散文、微小说及书画摄影作品投稿。为便于主播朗诵,自由诗限50行内不超过900字,格律诗词5一10首,散文及微小说不超过2000字(特别优秀的文章2千字以上可发文不诵读)。
投稿请加微信:guyu6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