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我的老师
作者:李靖
三十年过去了,李老师那憨态可掬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让人敬重,使人遐想。
八五年,他担任我们师范学校的汉语言课,他拘谨地步入讲台的那一刻,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活脱脱的农村大队干部的形象。——黑里透红的脸庞。稀疏的头发上还擦有发油,在一双锃亮的皮鞋上面一身楞角烫得分明的中山装支撑下,显得那样别扭不协调,由不住让我们这些城里长大的学生笑出声来。他是按照城里当时最为时尚的着装打扮的。后来得知是她的爱妻不忍心深爱着的丈夫被人瞧不起有意而为之的。还得知他是刚经历了右派平反从乡下到学校复职不久的老师。有关他的身世听起来更是让人感到玄乎、不可思议,他还是一个活生生滑天大之大稽的悲剧殉道者。——一九五七年,那是一个多事之秋,他因一句话顶撞了领导,被领导在大会上宣布是右派,并扬言还要组织群众对其批判。其实只是吓唬,他便信以为真,认为既然被宣布为右派,哪还会让他继续教书,接下便是一场接一场的对其批判,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被开除,想到此,认为还不如一走了之,便自觉回到乡下务农去了……
二十多年后,孑然一身的他看到一些右派相继都被平反恢复了工作。他那颗僵死的心开始复苏、蠕动,渴望自己也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更是渴望不再被人歧视虐待。他试着到市里找领导反映情况申请平反。有关人员把满是灰尘堆成山的卷宗档案翻阅了几遍,也没有找出他被定为右派的材料时,便告诉他:“你没有被打成右派,无从平反!”天啊!他像疯了样,顿感天旋地转不能自持,一屁股蹲在地上,两张薄薄的嘴唇不自主地一张一合,抽搐地嗫嚅道:我不是右派?我不是右派?……——那惊呆的神情像是问人,又像是问天!多少年来,千百次地难以想象的肉体折磨、精神摧残,他都咬碎牙齿把屈辱的泪水咽进了肚子里,而如今,一句淡淡地洗去他不白之冤的结论,他却感到像五雷轰顶、浑身的骨架散了一样瘫痪在了地上。
直到人们把他扶起来,一位领导上前询问是怎么回事,当事人把事情原委细说了一遍,弄得领导啼笑皆非,不住地摇头叹息说:真不敢相信天底下还会有这等事!于是把这一天方夜谭般的故事汇报给市主要领导,得到的批示是:如属实,尽快落实平反政策!
就这样,他回到了阔别二十余年的师范学校。从此,他在每一个领导面前只会说一个字:“是!”。他所做的只是把淤积在心头的满腹学识化作涓涓细流洒向学生们的心田。学生们有求他必应,有问他必答。他余生所想所做的是:用尽毕生的心血去报答党的这次“救命之恩!”。
我对他的敬重不仅仅在于此,更敬重的是他那历经磨难后的淡泊名利的情怀。——源于他感恩理念下的全身心的心血付出,被评选为市里优秀教师受到表彰,他捧着镶有荣誉证书的金匾和一块大石英钟回到家来,高兴异常,拿起钉子就把石英钟挂在了墙上,问妻子好看吗?妻子说好看,便学着他那样打算把那荣誉金匾也挂到墙上时,他笑了,说挂那干啥?顺手把匾从妻子手中夺了过来,随手拆去金匾后面的硬板,说这板挺结实的,给咱儿子做个小黑板教他识字再好不过了。妻子执意不肯,说这是你人品学识的象征,你永远不再是那个被人欺凌、歧视的右派了!说着从衣袋里掏出五块钱要他去街上买个小黑板给孩子识字用。——她爱眼前这个历经磨难、看上去近乎傻气丈夫。她年轻漂亮,是一反全家人的劝阻执意嫁给了这个大她近二十岁的男人。她珍惜他每一次获得的荣誉,她想让所有的人知道她丈夫是个品学兼优的男人,她更想以此荣誉向世人证明她选择的婚姻是正确的,她今生无悔于这桩婚姻!
老师扭不过妻子,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接过钱来答应买个小黑板,可一到街上就由不得她了。在菜市场买了五元钱的肉和菜回到家来,说今天高兴吃顿水饺。妻子自然高兴,可当吃完饺子想起小黑板的事问他时,老师诙谐的一笑说:买了,今天是一举两得,五元钱既吃了水饺又有了黑板。说罢拿起从奖匾后面拆下的硬板用墨汁刷起黑来,感叹道:“人,这东西,一看到荣誉就不是他了。不如没有他反而会少些虚荣,少些傲气。”妻子理论不过他,只好气悻悻地报怨他:哼,你这人是没救了!……
听说李老师现已退休返乡开了一片花圃,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安度晚年。我暗自思忖:老人家是否在有意躲避城里的喧嚣、远离城市人的浮躁,意在那满目春色的田园里寻找那远去的淡泊、宁静?
我爱我的老师,更爱他那淡泊名利的情怀!
——教师节在即,匆匆写下这段文字以示我对老师的敬重怀念之情。
作者简介:李靖 河南省周口市作协会员 中学高级教师 周口市优秀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