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岳晋峰《从孤儿到将军——从秦基伟战争日记中感受学习》播/玉华
岳晋峰《从孤儿到将军——从秦基伟战争日记中感受学习》播/玉华
精华
热点
23-09-01 20:17
4331
阅读
关注
从孤儿到将军
——从秦基伟战争日记中
感受学习
文/岳晋峰
(原创《 家在山河间》
2023-08-31 发表于山西)
周总理说:他是“文化人中的没文化人,没文化人中的文化人”
刘少奇主席:说他打的“上甘岭开创了一个世界纪录!”
他自己说:“我秦某人打仗有两条枪,一挺机枪一把手枪,机枪是打敌人的,手枪是打逃兵的!”这就是传奇英雄,开国中将秦基伟。
一部《秦基伟战争日记》,详细纪录了秦基伟将军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学习战争,从硝烟中成长为开国中将的历程。他1914年出生在湖北红安县一个普通家庭,上了两年私塾便走完了读书上学全过程。十二岁那年,家人因病相继去世,诺大的宅子空荡荡的,秦基伟成了一个孤儿。
1927年11月23日,他本家一个堂叔喊他“闹革命了,还不跟着打县城去。”13岁的他,就这样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加入革命行列后英勇作战,进步很快,当上了连长,上级来了作战命令,得靠文书念。那时的他,一心想着的是如何多杀敌,从未想过学习的重要性。抗日战争初期,他奉命组织一批青年学生上太行山打游击,他感叹:“我这样一个工农干部领着一群知识分子,可以说是陷入了文化人的重重包围之中……从那时开始,我对学文化有了紧迫感,坚持学文化,写日记。”这个起点应该是1938年7月。
我们摘一篇将军写的日记,通过日记看将军是如何学习的:
1939年8月12日 天雨仍然平平的下
午前九时继续开会发表意见,根据刘师长的报告连(联)系实际问题,今天收获甚大,各部队代表发言,很多经验知(值)得学习的,特别是战术问题谢富治同志发言非常知(值)得研究的,今天发言仍未完。
七十多个字里就有三个错别字,这还不算标点符号的错误。这篇日记大约能反映出秦司令当时的文化程度。多少人写日记可能是一时兴起,热一阵儿,冷一阵儿。但秦基伟将军不是这样,他从此走上了通过写日记努力提高自己文化的路,这条路一走就是几十年。《秦基伟战争日记》里,尽管只有从1938年至1953年中节选的战争日记就足足78万字。
我赞叹的是将军的战争日记,是在战火中坚持天天写的。坚强的学习毅力,这种刻苦精神令人敬佩。1949年4月21日,15军作为兵团先遣军强渡长江的当天,他在江堤上写下:“伟大的渡江作战于今日15时开始炮战,经过六个钟头激烈战斗,成功的将红旗插到江南敌人的阵地上。”晚上,他写了近两千字的“强渡长江记”。
在长达43天的上甘岭战役的日日夜夜,他在指挥作战的情况下,日记一天也未中断,记下了两万多字的“战斗情况”,“战斗小结”和自己的思考。在行军作战中最忘不了的是自己的日记。1951年4月至5月,15军担任第一梯队投入第五次战役,痛歼美军38团并开展群众性对空作战,取得了击落56架,击伤27架敌机的辉煌战果,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在回撤北移途中,奉命阻敌于芝浦里一线,十天冒雨恶战,粉碎了美军“磁性战术”,攻占中部防线,从而截断我志愿军东线主力兵团退路的狂妄企图。彭德怀司令员于激动中给他的爱将发来一封充满感情友爱的电报:“秦基伟,我十分感谢你们!彭德怀。”彭总电报传到十五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幸福相拥、热泪横流。
1952年10月14日凌晨,敌人发动“金化攻势”,称之谓“摊牌战役”,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敌人在同一时间里向我80里防线上同时发动进攻。美七师和韩二师共七个营的兵力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向上甘岭五圣山地区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发起六路进攻。十五军四十五师防地上每秒种落弹六发,终日落弹竟达30万发,飞机投弹500余枚。阵地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志司电话、兵团电话、各师团电话响成了一锅粥,在爆豆似的嚷嚷中,秦基伟扑捉到45师师长崔建功的电话。他抢过话筒,吼道:
“崔建功嘛,你那边什么情况?”
“军长,我是崔建功,我……”
那头的崔师长电话戛然而止,电话线被炮火炸断了。
此时军政委回国参加国庆观礼未回,秦军长军政两担一肩挑。他临危不惧,调兵遗将,斗志昂扬,运筹帷幄,英勇抗击,在上甘岭不到3.7平方公里的小山头上与敌人展开残酷、激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反复争夺。敌方为了争面子,硬着头皮往“无底洞”里填,陆续投入兵力竟达三个师,步兵11个团,炮兵18个团,总兵力达6万人以上。轻重火炮1600多门,飞机1600多架次,坦克170多辆,向这两个山头倾泻了190余万发炮弹和5000多门炸弹。上甘岭战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将军回忆到:“当时其他朝鲜地方的枪声稀落了,板门店谈判桌上双方都在等着上甘岭的消息,兵团、志司、军委乃至党中央、毛泽东主席,都密切关注着上甘岭的一得一失……”
将军在全军动员:“人在阵地在”“不上功臣榜,便涂烈士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部队涌现出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牛保才、胡修道等44名战斗英雄,其中38人英勇献身。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军威国威,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攻不破的防线”奇迹。并将朝鲜战场上的战略对峙有效地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加速了朝鲜战场停战谈判进程。人们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将军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即使在最紧张的上甘岭战斗激烈的日子里,将军平均每天休息不到四个小时,日记也从不间断地写。他从1938年的记流水账式地写,到生动而形象地记述,从粗略地写体会到长篇地写自己的思考、感受、学习心得,工作总结,有些日记写得相当精彩。
我们还是以将军日记来结束这篇文章,看将军在血与火的战斗里是怎样通过写日记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
1952年11月1日
从十四日以来最激烈的阻击战在597.9阵地展开了。敌人(伪二师美七师)两个团的建制五个营的兵力,在七十辆战车百余架飞机和数百门大炮的掩护下,敌人从拂晓到黄昏进行了连续二十三次的冲锋,先后均被我坚守阵地的八十六团八连和侦察排守卫在阵地上,没有让敌人占去一寸土地,给予敌人肉体上的消耗与打击也是十四日以来很空前的战斗。这天的战斗表现突出的是炮兵支援即「及」时有力,步兵坚决顽强,敌人指挥上的错误以数个营的兵力分路而进又是在一晚间和白天不停止的攻击,被我早有充分准备的迫击炮弹野榴弹炮等给敌人做好了干粮。
在近代战争中双方如此大的炮火谁白天甚至夜间一样,这样大的用兵而且又是那样密集冲锋有多少人死不完呢?
敌人一次使用四个营分为四路,其中有一路被我炮火杀伤全部丧失攻击能力。其他三路均是在炮火及我步兵团的火力下死去,这是最痛快的一天,敌人死伤一千五百余我仅伤亡七十人,阵地仍在我控制中。只要敌人敢于反扑,我想应该表示特别的欢迎。美帝国主义拿无数美国士兵及南朝鲜伪军的生命开玩笑讲面子,这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好战机,在这两个连的阵地上打掉敌人两个师,这不是很难得的机会吗?
秦基伟努力学习,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火中坚持写日记。几十年坚持不辍,从一个十三岁离家出走的孤儿,最后走上国家领导人的副国级岗位。他的成功是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缩影,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图片来自网络)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29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