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是一个古老的汉字,甲骨文上就有这个字了,字的形像是摆动两臂跑步,所以这个字的本义是跑;奔跑;逃跑;往,奔向某地;游走,旅游。现代汉语则有步行、移动、离开、改变、经过、透露等多种含义。
古典诗文中的“走”字比较常见,如:若蝉之走明火也。扁鹊望桓侯而还(huán)走。夸父与日逐走。双兔傍地走。走马荐诸葛。千里走单骑。月夜走刘唐……“走”字用的非常生动、形象而传神,成为传诵名句,并时而被人们引用。

我也在诗词作品中较好的使用了“走”字,从而增强了表现力,也容易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作品也就有了一定的艺术魅力。比如这首古风·忆少年:
久居街市巷闾中,常忆家乡未了情。花影顺风明月朗,弟兄相约陌头行。
投石戏水摇清影,击碎高悬满目星。惊起宿蛙聒又吵,柳丛深处走流萤。

结句“走流萤”的“走”字是换了几字,最后定为“走”字,取跑和飞跑之义。觉得好于飞流萤,闪流萤,现流萤,隐流萤……试想,繁星满天的夏夜,兄弟俩来到杨柳岸边,惊得纷纷青蛙跳水竞相呱噪,同时惊动了柳丛深处的萤火虫纵情飞舞,闪闪萤光又给这生动的夏夜增添了勃勃生机。
还有一首《渔歌子》冠名“渔舟晨曲”,词曰:
最好时光趁早霞,孤舟轻网打鱼虾。噗扥扥,叫呱呱,清波水面走青蛙。

家乡洋河水库,方圆数十里水面,霞光初照,水平如镜。小小的渔船起锚了,刺破平静的水面,也惊动岸边的青蛙噗扥扥地跳入水中,把整个水面全激活了,一幅动感十足的画面闪现在眼前。噗扥扥(dèn)是当地土话,等同于噗通通,象声词。应该是俗语入韵,力求化腐朽为神奇,我很欣赏这一句。
这里的“走”,取得奔跑,逃跑之义。估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来到河岸湖边,惊动了草丛里的青蛙,它们是很敏感很胆小的动物,一有异动就会一个接一个跳入水中,不见踪影。所以这个“走”字用的好,形象传神生动活泼,把全词都“走”活了。

“春风一梦川上走,遥想当年望江楼”,“风中画舫迎波走,陌上繁花凤点头”,“秦淮河畔多淑女,洛阳道上走美男”,“花上蝶狂蜂也浪,恋蜜拈花走奔忙”,“草长莺飞原上走,杨柳轻飏,桃李香盈袖”,“杨柳岸边随意走,杏花村外小桥西”。
以上都是我的诗句,也是比较好的用了“走”字,有的还成了诗眼,自我感觉良好着呢。
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