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花-时隔五年英外交大臣访华释新意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8月31日,综合新华网和英国泰晤士报最新消息,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8月28~30日访华转抵上海访问后刚走。8月30日,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克莱弗利应邀突访中国。这是克莱弗利上任后对中国进行的首次正式访问,也是自2018年7月杰里米·亨特访华后,5年来首位访华的英国外交大臣。可以说是意义深远;亦广受世界瞩目。
据美媒CNN等8月31日认为,美国拜登政府近来4位高官接踵的对华行动,给英国现政府带来了一个“机会窗口”,英国首相苏纳克“希望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这个机会指什么?这反映英国对华的何种看法?克莱弗利在北京有何表态?
据新华社8月31日报道,中国国家副主席韩8月30日在北京会见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同日,中共最高外交工作负责人兼外交部长在北京同克莱弗利举行会谈。中方认为,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半个多世纪,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积极成果。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的风险挑战,中英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要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精神,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沟通,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经贸合作是中英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两国政府要为企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积极探索务实合作新增长点。
克莱弗利表示,中国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大国,在国际治理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英国赞赏中国对世界经济和减贫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愿同中国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凝聚共识,深化合作。
中国外交部网站显示,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是英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中英双边贸易额1033亿美元。两国在双边经贸领域、解决全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空间十分广阔,而对话和沟通,正是合作共赢的起点。
众所周知,最近五年,由于约翰逊首相等历任英国政府先后追随美国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冷战遏华思维”,中英关系陷入冷冻冰点。以致今年4月,克莱弗利接受采访时还曾称,“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内政,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符合所有人利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时就指出,英国外交大臣显然应该好好补补历史课了。“一个中国原则是中英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前提条件。50多年前,英方在中英关于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中明确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值得注意的是,4个月后的8月30日,克莱弗利在北京接受采访时对当前英中关系作出了最新表态。克莱弗利表示,英国很“清楚”与中国的分歧。“但希望与中国建立务实关系,试图孤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是一个错误”。
国际问题观察家认为,从克莱弗利8月30日在北京的正式表态来看,这一课或许他已经补上了?!笔者注意到,今年7月14日中国外长在雅加达出席东盟系列会议期间应约同克莱弗利简短交谈,克莱弗利表示期待同中国保持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为双边关系增添积极因素。
国际问题专家认为,看来,即便英国首相苏纳克认为英中关系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但对讲求务实并关注经济的保守党政府来说,妥善处理英中关系仍是外交工作中绕不过去的重要议题之一。苏纳克上台已近一年,也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在国内仍然面临争议的英中关系。克莱弗利来访前两国已经进行了一些接触,可以解读为苏纳克政府早已有意改善英中关系。此次访问则是进一步明确英国立场,更为明确地表达保守党政府增进合作的意愿。
笔者认为,在当前多变且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持续推出的“冷战遏华政策”,正日益显现“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恶果与疲态。在此背景下,引起包括英国苏纳克政府在内的西方国家的某些“独立思考”与“政策微调”是合符逻辑的。而寻求“对话与合作”也仍是中方对包括英国在内欧洲各国外交政策的关键词。对于那克莱弗利在国际局势敏感之际,选择积极对华示好,是否有足够的诚意呢?对此,他此次访华的象征意义或许大于实际意义。中国亦取“坦诚欢迎”态度。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冷战遏华政策”同盟,需“积跬步,至千里”。“梅花虽寒有新意”。为此,笔者特赋《望梅花》为评为观。
尘事微生新息。
弗利来华寻迹。
路隔多年心意释。
冷战思维堪惜。
冰破货通英欲觅。
耕作担当滋益。
一一2023年9月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